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杭州发现日军碉堡遗迹 政协委员建议复原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0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杭州望江门外江边路二弄,有一座保存完好的侵华日军修建的碉堡。该碉堡由长方形的主体建筑和东南、西北二全炮楼组成,由于年代久远,碉堡周围地形发生很大变化,加上从"文革"初即由3户居民分隔入住,长期搭建的违章建筑已遮挡了原貌。目前,江边路二弄地区已列入搬迁,因此,市政协民革界别委员呼吁:立即保护和恢复该日军在杭暴行罪证原貌,立碑纪念,并适时建立日军在杭暴行遗址公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醒世人铭记历史。以下是市政协委员发给本网的对该碉堡的调查情况和具体建议:

  一、碉堡概况

  据曾在此碉堡内居住过的72岁老人查鑫林回忆,该碉堡所在地原为清泰自来水厂钱塘江取水口机房。日本侵略军于1937年12月侵占杭州,与钱塘江南岸的中国军队形成了隔江对峙局面。日军为封锁对岸游击队渡江来袭,于1939年初在原机房位置修建了碉堡群。该碉堡修筑在钱塘江大堤上,居高临下,外围双层电网、铁丝网。主体建筑的墙体由双层青砖、水泥浇注,面积约100平方米,建成后至1945年9月日军投降后,一直驻有一个小队的日军。建筑质量较好,历经六十多年仍保持基本完好,现为江边路二弄10、11、12号住户。

  二、关于保护和恢复的有利条件

  1、时机有利:今年正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必要乘党中央倡导的"红色旅游"东风,在我市保护并恢复侵华日军碉堡,作为开展爱国主义的实物场所。

  2、位置合适:该碉堡位于钱江新城和老城的结合地带,有利于带动背街小巷整治,解决该地"城中有村,村外有城"的脏乱局面。如果将该碉堡开辟成日军在杭暴行遗址公园,周围的居民也会比较愿意配合搬迁工作。另外,距市中心路程适中,有利建成爱国主义基地。

  3、教育意义强:该碉堡修建于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是我国国土面积大片沦陷最艰难阶段的重要历史见证,也是日军为保护和维持其占领杭州的经济命脉的水源的罪证。同时,还客观还反映了钱塘江堤岸等地质变迁。在我市青少年中见过类似的异国军队在杭州修建的直接屠杀我国军民的实物不多,与泗水坊日军慰安妇原址相比也更具攻击性,因此,对青少年学生更具有教育意义。

  4、建筑整体状况良好:由于该碉堡为日军精心修建的军用设施,具备抗炮击的设计,建筑质量较好。后来居住其中的居民后仅作了内部隔断,保存基本完整。

  5、资料可考性高:该碉堡在抗战期间,杭州自来水厂职工查秀夫一直在碉堡内从事取水机房操作工作。抗战胜利后,由查家一家居住至"文革"。今年72岁的查鑫林在抗战期间经常跟其父亲到碉堡内生活,熟悉日军据点原状,并十分愿意参加现在的恢复工作。房管部门对此也存有部分资料,要恢复该日军据点的原状比较容易做到。

  三、关于保护和恢复的具体建议

  1、按照我市五十年以上历史建筑保护的有关拆迁政策,取消拆迁的批文,停止拆迁该碉堡。对居住其内的3家住户安排搬迁,腾空该碉堡,拆除周围违章搭建的建筑,恢复外观。

  2、组织历史、文化、建筑和规划方面的专家,对该碉堡及有关证据进行恢复性保护,一是对该碉堡现状进行全面测绘、记录;二是亲历人进行采访,保存图象、文字、录音资料;三是为该碉堡立碑保护。

  3、邀请国内外尤其是日本爱好和平的优秀景观设计师,结合钱江新城规划方案,将该碉堡周围规划成日军在杭暴行遗址公园。

  4、将该碉堡作为日军在杭暴行遗址公园主体建筑和主要展出场馆,利用声、光、电及多媒体手段,展出各种日军在杭暴行实物、照片等资料,以教育后人。来源:杭州网 作者:黄炳元 编辑:王凤英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