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杭州市中医院曾委托本报向市民征集与中医药有关的各类宝贝,为的是充实即将开张的广兴堂中医历史文化展示馆。一晃两个多月过去了,市中医院收到了几十件市民捐来的中医药宝贝,其中,市民裘诗路捐出的孙中山先生给其父裘吉生的题词“救民疾苦”尤显珍贵。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裘诗路家中,听他缓缓讲述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
孙中山主动题赠“救民疾苦”
裘诗路之父裘吉生,1873年出生在绍兴,著名中医学家、医事活动家,系同盟会会员,曾在绍兴开了家名为求是的医院(中医院)。那么,孙中山又如何会给裘吉生题词?
1916年,孙中山从海外回国,当年8月,杭州、绍兴等地的同盟会会员邀请孙中山来绍兴,共谋发展。不想,孙中山到达绍兴的当夜,绍兴越铎日报社社长孙德卿就来找裘吉生,说是孙中山有请。原来孙中山的随从胡汉民一路上受凉突发疾病,上吐下泻,发病很凶。裘吉生诊断为赤痢,这种病起势凶猛,但治疗并不困难,正想提笔开方时他又一转念,胡身体这么虚弱,若按常规开方撮药,再去煎好服用,必然会耽误时间。于是,他就回到医院,撮药煎好后装在玻璃瓶内连夜派人送去。第二天,胡的病就治愈了,孙中山对裘吉生非常嘉许,而且从孙德卿处获悉他也是革命的积极拥护者,两人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
孙中山在绍兴住了三天时间,临走时有人要求题词,给其他人题完词后,他突然想起裘吉生不在场,于是立即挥笔题写“救民疾苦”,让人转赠给裘吉生。
题词曾在中医界力挽狂澜
题词虽简短,却在中医界发挥过力挽狂澜的作用。据裘诗路介绍,1929年3月,国民党卫生委员会正式通过关于《取消旧医以扫除医学障碍案》决议,旧医指的就是中医。此举一出,全国中医界人士纷纷抗议,上海《申报》还专门在一版刊登了孙中山送给裘吉生的题词,意指国父都如此推崇中医,现行的政府怎么可以背叛国父,背叛革命。最后,这一决议没有得到执行。中医的命运因此峰回路转。
题词原件至今下落不明
1922年,裘吉生带着孙中山的题词来到杭州,在湖滨开出了杭州最早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三三医院(现为南山路266号,已列为文保单位)。
但由于种种原因,“救民疾苦”的题词经历了抗战、文革之后已不知下落。裘诗路回忆,1957年2月自己尚在新疆当兵时,他的小弟曾告诉他《浙江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说是一个叫“邹身城”的读者给报社写了封信,告知孙中山曾题词勉励绍兴中医界,并将“救民疾苦”的题词也登了出来。由于当时没有及时联系,后来一直没能找到那篇文章的作者“邹身城”;他们也曾到省博物馆打听,那里的专家说孙中山给浙江的题词,包括“救民疾苦”一共也就四件,如果能找到原件那将异常珍贵。
今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裘诗路感慨,如果自己能够找回孙中山给父亲的亲笔题词,那将了却他们一家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