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位来自省内各地的普通大众,昨天聚在浙江省老年活动中心共同“密谋”着他们的大事——个人集资建房,这预示着他们正在朝着既定的理想前行。
首次碰头的集资建房网友们,将几十平方米的会议室塞了个“充实”。面对如约而至的业主,发起人王先生疲惫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几个月以来,从杭州集资建房设想的网上发起到召集碰面,他一直忙乎着(每日商报曾作过两次报道)。此次碰头一是大家打个熟面,更重要的是讨论一下“章程”,以确定几大操作方式:
一、记名50位股东的投资有限公司大家共同合作建房,风险与利益共同承担;股东有优先成为小组长的权利,可以代表后加入2-5人(或以上)的意见,参与股东大会表决;重大问题70%左右股东同意才可运作。
二、先期每人投入20万元,根据实际交款顺序前50位成为股东,成本价购房;为了体现风险与收益共担原则,除股东之外的后来加入者,适当高于成本价购房。
三、房屋开发集资自建为主,自我能力不具备时考虑与专业房地产公司合作。
四、费用列支原则:拿地前不列支费用,拿地后对前期费用补报(一般会议AA制度,其他核心团队垫付)。
五、拿地原则:公开招拍挂为主,在低于市场价的前提下才考虑协议转让土地。
王先生解释说,“实际交款顺序前50位成为股东,成本价购房”的规定,更能调动集资者的积极性;而选择成立股份投资有限公司而不是房产开发公司,是为了操作起来更灵活。王说自己是开咨询公司的,对于招商引资颇有经验。
许多人提到了“资金监管”的问题,大家肯定了目前北京个人集资建房的模式,认为资金由银行托管较好,专款专用。
对参与投标获取土地的方式,一些成员表示了担心。“前几天土地挂牌,三墩这些地方价格已经这么高了,更别说老城区了。”与房产开发商相比,他们感觉势单力薄。基于对现今房价的认识,业主的表态显得更加务实。会前他们还填了项目意愿的统计表,多数人表示能承受的总房价在50万元左右。在此前提下,超过50%的人选择了“滨江”,余下的是闲林、九堡、三墩和留下等一些城郊。
虽说是头一回碰面,大家倒也不怎么生疏;尽管集资建房行为路途漫长,但成员们热情高涨,纷纷展示各自“撒手锏”,希冀以群策群力的方式推进计划。个体户楼先生说,他的亲戚就是搞房产的,以后搞点内部资料熟门熟路;从事财务管理的方小姐的优势是资金管理;而什么资源都没有的倪先生满腔热情地说,他的最大优势是有充裕的时间来为团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