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电话、上访、现场咨询累计1039起,省内首家大学本科生志愿者无偿法律援助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法律援助志愿者接待站去年可谓成绩斐然。不过据介绍,接待站今后将把重心转移到青少年维权、青少年法制辅导、青少年法律援助等专项工作上来。
人家把你当作“小伢儿”
“尽管我们还只是大学生,可当事人对我们的期望并不亚于真正的律师。”法学院大三学生王春燕说。但在外出调查、取证的时候,志愿者常被人认为不过是群胡闹的学生,不予配合。最近,王春燕因为一个遗产分割案件去某证券公司了解情况,当办公秘书打电话给经理的时候,就听见她对经理说:“是个小伢儿。”
接待站主任、法学院02级学生李刚说,“其实,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也需要‘援助’。”
“远不是课本案例那么简单”
去年10月,接待站接待了朝晖街道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老太太声泪俱下地哭诉:儿子和孙女都在车祸中死了,身为法律工作人员的儿媳却虐待她、侵占遗产,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可经过社区走访、单位调查,志愿者们才得知原来是老太太思想偏执、疑心过重。王春燕告诉记者,她最大的苦恼就是把自己的感情带进了工作中,“老太太虽然有不对,可她毕竟失去了儿子,她信任我,把我当成了干孙女……”然而,情义不能替代法律,王春燕说:“鉴别对与错,远不是课本案例那么简单。”
法律援助供求矛盾突出
志愿者表示,成立接待站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学习,法律援助的对象是有限制的,但事实上大家根本不忍心把人拒之门外,受理对象早就超出了接待站能够承受的范围。
法学院辅导员俞锋认为,法律援助供求矛盾突出,大学生志愿者的加入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困难,也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实践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