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着大笔资金辗转各大城市买房买铺、挥师北上开煤矿、西进投资兴建水电站……进入2005年,温州商人的投资步伐又将迈向何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当前全国能源继续紧缺的情况下,有着独特市场眼光的温商已酝酿着新一轮的石油投资风暴。
从新疆买棉到开采石油
今年47岁的陈文高是个土生土长的温州人,也是个头脑活络的投资者。去年记者在采访新疆炒棉团时,他还是一个棉客,而现在,他已摇身一变成了油井投资者,他投资的第一口油井就在柴达木盆地。
当时丝毫未提及油井投资计划,怎么突然间就从“棉客”变成了“油客”?“这可是商业秘密。”陈文高开着玩笑绕过了疑问。他说,早在2004年年初,就有了投资油品的计划,只是一时找不到好的切入点。而现在,他已经通过2年多的新疆“炒棉”经历,完成了资本积累。
“那是一次相对顺利的谈判。”从谈判到签署协议,陈文高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忙完了设备投入、专业人员招聘等前期工作,去年,9月,他的油井开始运转,并于去年年底,采出了第一桶“黑金”。对于生产情况,陈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就目前出油情况看,预计将来会产出比较好的利润”。
事实上,陈文高只是温州人进疆开采油井大军中的一员。陈文高的合作伙伴汪先生介绍,作为先来者,从去年年底开始,他们就接待了许多批温州商人,至于电话先期咨询的就更多了。他说,大部分买油井的温州商人之前的身份是棉客,很多油井的投资信息得益于在新疆的这段经历。
加油站、成品油,都有温资的影子
到底有多少温州人正在经营或者准备投身石油开采?陈文高和汪先生透露,目前新疆大约有120口油井的主人为温州商人,以150万元的单口油井投资额计算,光收购费用一块,投入就达到了18亿元。而这只是前期的投入,设备更新、添置等方面的费用要远远超出这个数。因此,温州人在当地的总投资额不会低于50亿元。
事实上,温州人进军石油产业的主战场并不只局限在新疆。在甘肃、陕西等地,也频频闪现温籍油商的影子。而在成品油销售环节上,有消息传来,较先涉足的温州人黄银荣去年至少进口成品油5万多吨,获利数千万美元,美美地分享到了进口成品油的商机。
据圈内人士透露,他们正在酝酿组成“油井投资联盟”开进新疆,这一想法目前已得到初步认同。“毕竟,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油品投资市场,聚集起来形成合力。”
“我们不‘炒油’,浙商都在按照游戏规则合法地投资、经营石油。”省经贸委有关工作人员透露,目前有些民企老板正在谋划着筹备浙江石油商会,预计近期将有更多的浙商加入到掘取“黑金”的热潮之中。
温商加快投资步伐
去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曾表示,“能源领域企业不戴国企帽子”,鼓励民资走出去拓展市场,国家也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当年,第三批《石油、成品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备案企业名单》出台。今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正式亮相。而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条款,明年的12月11日,我国还将完全放开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
这些文件,成为迅速催发温州商人转型进入石油投资领域的兴奋剂。“尤其是今年国务院的‘若干意见’,它明确传达了民企可以进入能源产业的信号。”2月27日刚从新疆考察回温的商人李岚(化名)毫不掩饰地说,正因为此,他才去新疆看“井”的,并打算把今年的投资重点转向新疆油井。
解读——
温州人投资:从童话时代到技术时代
一向活跃的温州商人总是善于制造各种奇迹,而这次的焦点,则是他们较先涉足曾被视为“禁区”的石油领域,掀起了新一轮的投资风暴。
“这是种好现象,突破了传统的投资领域,温州人担当起了突破行业‘禁区’的探路人和先行者角色。”一直关注温州人投资动向的温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津龙这么说。同时,在他看来,这也是个信号,意味着温州人投资将逐步告别原来的“童话时代”,转向逐步理性的“技术时代”,石油投资可以看作是个转折点。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温州人便外出经商投资,从早先做小生意、小市场,再到兴办实业,伴随着资本的积累,投资的手笔、领域也逐步壮大。马津龙认为,这一阶段可以视为温州人投资的“童话时代”。“别人不敢做的、没想到的东西,温州人却大胆地做了,而且由于抢驻的往往是市场荒地,容易一炮打响、一投就赚。”
而现在,这些方法慢慢行不通了。随着市场的充分竞争,温州人先入为主的投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同时,随着相关政策特别是“非公经济36条”及其他相关投资体制的明朗,投资的政策壁垒进一步消除。“今后,站在差不多的起跑线,温州人要想继续独领风骚,拼得更多的将是资金、科研实力和智慧。”马津龙这么定义温州人即将迎来的投资“技术时代”,而融合科研、资金等因素并极具市场前景的石油投资就开了个很好的头。对于温州人今后的投资,马津龙认为,就当前迹象来看,温州民资将更多地涌向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