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实验小学是当地名校,但最近学生和家长却对学校意见很多:该校不少年级班额在70-80人之间,原本只可以容纳40余名学生的教室里差不多挤着两个班的学生。
-声音
我后悔当初给孩子择校
徐先生表示,他甚至很后悔当初把孩子送进宁海实验小学,当年,他花了8000多元择校费,当时该班只有50多人。后来每年都有学生插班进来,现已达到了76人。孩子常常回家抱怨课桌太挤,连转身都不容易,靠后的同学看教师的板书很吃力。孩子成绩下降,学习兴趣也下降了。
徐先生说他观察过,不能说老师不尽力,而是学生实在太多了,老师顾不过来。无奈之下,他和部分家长又不得不给孩子请了家教,仅此一项,他每月的支出就达到1000多元。
徐先生还说他现在也很后悔,早知班里有这么多孩子,他当年无论如何也不会为孩子择校,还不如让孩子在一般的学校读书,更能体会到求学的快乐,“我原来设想将来孩子读初中时,选择宁海最热门的龙跃中学,现在我已决定放弃,再也不择校了。”
-目击
一个教室挤着76名学生
3月4日,笔者来到了宁海知名的县实验小学。602班教室里,76名学生挤在一起,前后排课桌空间狭小。在五六年级各班里,笔者发现,也一样拥挤,各班人数基本都在70名左右,班额严重超员是该校普遍现象。
按国家要求,城镇小学的班额原则上应控制在45人左右。宁海实验小学目前有43个班级,在校生总数却达到了2880多名,平均每班班额接近70人。
实验小学一位负责人告诉笔者,该校一直是宁海城区最热门的学校,很多家长都想方设法让孩子来这里读书。不仅一年级时好多家长择校,其他年级也不断有新生插班进来,导致班额不断扩大。
笔者了解到,目前宁海实验小学的在校生中,约有1/3左右学生原本不属实验小学的招生范围。择校家长理直气壮地说:多年来,宁海实验小学的硬件一直是该县最好的;软件也是最好的,宁海县第二届名教师评选,全县2/3的名教师都出在该校。谁不希望孩子接受当地最好的教育呢?
其实,宁海实验小学班额超编现象只是多年来宁波一些知名中小学择校热的冰山一角,类似现象在其他县(市)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两天,宁波市区几所中心小学、实验小学的校长也告诉笔者,今年新学期一开学,择校的家长已盯上他们了,新一轮的择校大幕正在拉开。
-观察
择校引发教育失衡
“家长青睐名校有历史原因,也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的新问题。”宁海教育局局长林志来说,的确,这些账似乎不能都算在现在。
按以前的分级管理模式,宁波各县(市)区都把几个小学划分为一个学区,每个学区再选定一个中心学校管理其他学校。每次上面分配下来的人、财、物都会由中心学校进行二次分配,这样,中心学校首先会把本校建设得越来越好,成为一度倡导的“窗口”学校,和其他学校的差距就是这样形成的。海曙区教育界一位资深人士告诉笔者。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子女进城和户籍不在当地的外来人口子女进城后,也加剧了择校热。宁波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汪维民说,这两年宁波外来人口子女数每年增长20%多,大大超过了本区域内自然减员的学生数,这些家长有实力进入城区,也就有能力出几千元钱择校。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些不知名的中小学却门可罗雀:城区有一所小学,去年曾出现本地段学生只有一人来报名的现象。
一冷一热的择校反差,使有的中小学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有的学校却资源闲置,对稳定中小学办学秩序、规范办学行为等都带来严重冲击,汪维民坦言,如果不加以均衡和调控,会造成教育市场化的倾向,面临失控风险,最终与教育的公益性背道而驰。
-对策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择校热问题已引起了普遍关注,宁波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称,按国家要求,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应不低于当年当地GDP的4%,但宁波目前的政府投入只有2%多。
另外还要在现有基础上扩大群众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服务范围。3年前宁波七中和八中合并后,目前这两校的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都是一样的,3年来,原八中服务区学生外流择校的人数连年下降。镇明和广济中心小学等近两年也连续开出了“连锁店”,极大满足了部分择校学生的愿望。今年,宁波还准备进一步扩大优质中小学的集团化、连锁化办学规模,一些热门中小学校的新校区正在积极筹建中。
另外,对原有的薄弱学校加强扶持力度,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化是抑制择校热的另一有力举措。择校热也要从技术手段上进行合理引导,宁波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比如在中考录取中,凡是择校生,均没有保送进入高一级重点中学的资格。林志来也表示,对宁海实验小学现有的班额超编问题,他们已要求实验学校收回已出租的房子和再建些新校舍,争取把这些过大的班级分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