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台州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一年挣几万却严重污染环境 探访路桥垃圾塑料村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在台州路桥峰江镇施家村,几百号外省人组成了一个生产垃圾塑料的小村落。他们靠从附近废品回收公司收来的垃圾,捡出里面的塑料碎片,加工生产聚丙烯颗粒等各种化工原料。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到了这里加工生产垃圾塑料,附近的环境也日益恶化。昨天,我来到施家村,探访这个远近闻名的“垃圾塑料村”形成的秘密——

  严重污染当地环境

  从施家村村口往里走,不用5分钟的路程就可以看到,在村里的菜地里,有几十个低矮的窝棚连成一大片。在村民们的新房前,这些低矮的用木板、塑料布和帆布搭起来的窝棚俨然组成了一个小村落。附近的村民告诉我,那里面住的是安徽人,都是在这里生产“垃圾塑料”的。

  顺着通往这个“村落”的小路往里走,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全是成堆的垃圾,有的还是打好包刚刚运来。这些垃圾里基本上是灰土和各种塑料碎片,很多妇女在里面扒来扒去,将里面的塑料碎片捡出分类。

  在一个窝棚前面,四五名戴着手套、扎着围裙的妇女正将四五堆分好的垃圾装包。我问她们:“你们老闻这个味道不觉得恶心么?”“怎么不恶心,刚开始觉得难闻死了,我现在怀孕就不做这个了。”一个倚在门框上的孕妇说道。这名妇女说她们都是从安徽阜阳来的,这几个都是她的亲戚,在这里干这个已经4年了。棚子外面的空地上堆满了垃圾,在她们住的棚子里,除了他们的床外,到处堆着的同样是各种脏兮兮的塑料碎片。她告诉我这个小村子里的人已经差不多几百号了,都是亲戚带亲戚过来做这个的。

  一年能挣几万元

  可观的利润是这个“村落”形成的最大动力。一名正在翻晒塑料的“村民”告诉我:“这些垃圾都是从附近的金属回收公司收来的,他们把旧机器的铜、铝等金属卸下来,而剩下的废塑料就卖给我们。”这些废塑料不过几毛一斤,经过他们一番加工,可以做成工业原料,卖到三四元一斤。

  在“村子”里,我找到一家加工原料的作坊,他们正把分好类的垃圾塑料放进粉碎机粉碎,然后经过漂洗、拉丝、再粉碎,就可以打包出卖了。我装成购买聚丙的厂家来进货,他说好一点的要4000元一吨,而正规厂家生产的拉丝聚丙则要一万多元一吨。他告诉我,生产出来的“产品”都卖给了附近的小塑料厂生产各种日常用品,他和他老婆两个人一天能加工差不多一吨,一年下来挣个几万元不成问题。

  这里曾是一片菜地

  这么大一个垃圾塑料的生产销售聚集地,难道当地的村民和村委会不知道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村民对于他们的存在是默许的。

  在这些窝棚正对着的一排新房里,村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这片地本来是一片菜地,由于村里的人都基本上开厂经商,这些地就没有人种了。三四年前这些安徽人来了以后,以每亩一年300到500元的价格租了下来,后来人越聚越多,慢慢就形成了这么一个“村中村”。

  路桥工商分局城南工商所所长黄金更表示对于生产垃圾塑料这种情况他们还不太清楚,但一旦发现会立即查处。对于违法占用耕地的情况,路桥区国土资源分局路南中心所所长沈海峰说:“他们占用耕地搭的这些窝棚本来就是违章用地,以前我们也跟环保以及街道的有关部门进行过查处,但是拆了这里他们又跑到别的村建。像这种窝棚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就搭好了。采用这种办法治理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沈海峰认为对于这些外来人口,最好引导他们到正规的工厂从事生产劳动,否则目前这种查处只会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解决这种“村中村”的问题。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驻台州记者 逯海涛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