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商网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特别策划:精功--从麻雀变成凤凰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1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民营企业的“造系”运动肇始于2001年,以万向系为代表的浙江民营企业成为股市上市、重组领域的一支新军。然而随着民营企业上市门槛的降低,连续3年多的低迷股市使上市公司壳资源的价值大大下降,民营企业借壳上市、的行为越来越少。

  在这样的低迷世道中,却有一群浙江商人,逆势而动,在熊市的市道中,暗中大肆吞噬上市公司。而吞噬的对象,并不是垃圾股,而是业绩平平或者业绩不错的上市公司。这些有别于以往买壳重组上市的新方式,其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操作动机和路径呢?

  浙商网推出“浙商在熊市吞噬上市公司”的系列策划,每周推出一个案例。在这个系列策划中,我们将把浙商在股市的造系运动做一个全景式的描述,描画出一幅“浙江商人股市造系图谱”,奉献给广大浙商网的读者。

  现今,人们对于“精功”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陌生。这家旗下拥有轻纺城股份(600790)、长江股份(600496)、精工科技(002006)三家上市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但又有谁能想到,对于今日的辉煌,精功人已经默默的等待了30多年。

  精功集团的前身为1968年成立的杨讯桥综合加工厂,然而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并没有为其带来质的飞跃。“穷”则思变,1999年精功集团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并由此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从一家“名”不惊人的企业成长为执掌三家上市公司的企业集团,在短短的几年中,精功是如何完成这一角色蜕变的呢?

  短短四年麻雀变凤凰

  提到精功,就不能不提到金良顺。正是这位精功的现任“掌门人”,在接手精功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让这家当初注册资产不过7000多万的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11年,金良顺接手了浙江宝业建工集团公司(当时浙江精工集团的第二大股东)所拥有的浙江精工集团的股权。2001年3月,杨讯经济实业总公司(当时浙江精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也将其所持有的浙江精工集团的股权,分别转让给杨讯桥镇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金良顺等七位自然人。这样,金良顺持有了浙江精工集团总计36.21%的股权,精功集团的雏形由此形成。而此时浙江精功的注册资本,不过7368万元。

  2002年6月与9月,浙江精工集团两次增资,其注册资本达到了2亿元,资产规模进入了新的飞跃阶段。同时,金良顺也将手中持有的浙江华能精工集团的股权增加到了41.5%,同年12月,金良顺正式将浙江精工集团更名为精功集团。

  雄心勃勃的金良顺显然不会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而精工集团两次增资给了他在资本市场上一展拳脚的机会。2002年9月,精功集团收购轻纺城,2003年6月,精功入主长江股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金良顺将两家上市公司收入旗下,高超的市场运做能力不由令市场侧目。

  精功在资本市场上的成功,使其资产总值迅速壮大。截至2003年底,集团总资产规模超过了60亿元。2004年6月,“精工科技”这个精功集团的“亲生儿子”也成功上市,至此,资本市场上的精功系初步成型。而精功这只昔日的麻雀,终于一飞冲天变成了凤凰。

  3000万换来上市公司巧妙资本运做的背后

  2004年6月25日,“精工科技”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然而,“精工科技”并不是金良顺在资本市场最得意的手笔。真正让精功系名声大噪的,是其对轻纺城和长江股份的两次收购。

  轻纺城选择在2002进行改制也是有自己的苦衷。2001年牵连甚广的“银广夏”事件,让坐庄银广夏的轻纺城直接损失达7502万元。截止至2001年末,轻纺城全年亏损4676.41万元,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53.78%。此时的轻纺城,急需引进一个强有力的盟友。

  2002年,“银广夏”逐渐尘埃落定,9月初,轻纺城也正式传出了改制的信息。而这个时间,正好与精工集团的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资到2亿元的时间有着惊人的巧合之处。由此,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精功系为了在轻纺城购并竞争中增强外界对其规模的信心而特意作出的一次资本安排。在轻纺城急需借助外力的相对“弱势”的形势下入主其中,可以看出精功高超的资本收购技巧。

  在轻纺城的整个收购过程中,精功并没有从中套现多少的资产,而金良顺更是主动让出了董事长一职。精功的种种做法,给市场留下了一个“温柔”的印象。然而在随后对长江股份的收购中,精功一改惯有的作风,向市场展现出了其作为“资本大鳄”的“凶悍”一面。

  2003年5月,精功集团旗下的精工钢构出面,与上市仅一年的长江股份合资成立了安徽精工钢结构公司,并由此拉开了其收购长江股份的序幕。

  同年6月,精工钢构与长江股份第一大股东六安手扶拖拉机厂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和《股权托管协议》。协议约定,六拖厂将其持有的长江股份55.545%国家股股权(计6109.95万股)转让给精工钢构,转让价格为2.5645元,共计15568万元。股权转让完成后,精工钢构如愿成为长江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就在精工控股长江股份仅仅三个月后,长江股份即改变募股资金1865万元转投安徽精工,并同时出资人民币8969.03万元受让精工钢构持有的浙江精工钢结构有限公司49%股权。这样,精工钢构在出资15568万元收购长江股份之后,却从长江股份套现11834万元。实质上仅仅付出了3000多万元的成本,就控制了一个上市公司,精工在资本市场上的手腕令人瞠目。

  一位市场人士对此评论道:“以如此低的代价得到一家上市公司,恐怕金良顺做梦都会笑吧。”

  产业带动资本精功的扩张之道   

  虽然精功在收购时有着套现的手法,但这并没有影响精功在资本市场上良好的口碑。一位市场人士这样解释道:“低成本扩张,本身就是实业资本家所崇尚的收购之路。只要在资本运作中不违反法律与超越道德的底线,那么这些行为也就无可厚非。”

  而市场并没有传出精功系与二级市场过多的绯闻,似乎也从另一方面验证了精功系的目标的确是通过资本纽带做大实业。因此有媒体评论说:“精功系的生命周期要长于以资本运作为名行炒作之实的这系那系。”

  尽管身为资本运作的高手,金良顺还是不止一次的表示:精功到目前为止还是做实业为主,资本运作还是短腿。企业如果忽视了事实在在的产业运作,最终的资本运作也会功亏一篑。

  对于精功系的具体运作,金良顺曾经说过:“对这3家公司,我都不会过多干预公司的经营管理。”就目前所了解的信息来看,金良顺是希望旗下上市公司能够各司专职,专业于某一行业,做大做强,而精功集团的目标则是成为投资控股型的公司。

  “虽然看上去我们集团的产业很杂,但三个产业平台都很专业。三个上市公司等于三个产业平台,如果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这个大舞台,产业与资本双翅展开,一定能使企业步入健康、高速的发展轨道。”金良顺一语囊括了精功的发展思路。确实,以产业带动资本,再用资本反哺产业,不失为发展的稳健之道。


来源: 浙商网  作者: 吾维  编辑: 何德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