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样本
“枫林晚”有一点尴尬
但凡杭州学术界,几乎没有不了解“枫林晚”的。
这家民营的学术书店之所以有超群的魅力,不仅因为其陈列的众多的学术书籍,而且在书店里举办了五六个年头的“枫林晚学术沙龙”也是一大吸引。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徐岱教授说,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杭州,因为习惯了在枫林晚买书,觉得很舒服。话虽有一些夸张,却也道出了一家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术书店在作为学者的徐岱心目中的分量。而且徐岱不仅是书店的忠实顾客,他还是学术沙龙里经常开讲的嘉宾。
虽然枫林晚学术沙龙在业内得到不错的评价,但是,对于大众来说这个沙龙还是陌生的。书店主人朱升华告诉记者,特地邀请名家来开讲座比较难,所以现在所邀请的嘉宾基本上都是一些正好因事来杭州的国内著名学者、作家,而活动时间都是临时决定的。
和北京、上海相比,杭州文化艺术方面可用资源相对较少。“如果在北京,随时就可以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因为北大、清华实在有太多的著名学者。”朱升华发出这样的感叹。光靠自身实力从外面邀请,有点势单力薄,所以,枫林晚书店想利用杭州本地的文化学术资源,比如与浙江大学合作开设“浙大学派”沙龙。
学术沙龙虽然已经苦心维持了五六年,但对于未来,朱升华却用了“尴尬”这个词。据了解,参加沙龙的读者基本上都以杭州学术界人士、附近高校的研究生为主,每次活动的人数都不是特别多。事实上,如果书店不在文教区,学术沙龙要办下去更难。
这种尴尬并不是朱升华一个人的感触。
南山路的恒庐讲堂因为采用的是收费听课的方式,听课的人数很少;
受邀为三联书店的学术沙龙进行策划的诗人刘翔告诉记者,除非是大众比较熟悉的学者来,一般情况,沙龙的人不会多,而到了寒暑假,因为周围大学放假,沙龙就只能暂停;
西泠印社自恢复雅集以来,也开展了一些专题鉴赏活动。活动虽然是向市民开放的,然而,除了西泠印社的社员或专业人士,记者并没有在这些活动上发现多少普通市民,更不要指望这些活动会成为“杭城时尚”了。
调查·对比
米罗艺术展的热闹与冷清
现在的上海,高雅的文化活动一个连着一个,而且收效甚好。这些活动已经让高雅文化成为上海的时尚,并且产生了一大批追随者。而高雅文化在杭州往往还属于学术圈子,缺少的正是那一群热衷于高雅文化的市民。诗人刘翔把艺术大师毕加索、米罗的艺术展在上海展出时的热闹和杭州展出时的冷清做了比较,他说:“很多人总是说,高层次的艺术交流活动不来杭州,但是真的来了,又有多少人对它感兴趣呢?”一些学者因此分析道,杭州还是一个消费型的城市,市民习惯了休闲、讲求实惠的生活。当然,他们认为,也不排除随着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只关注自己专业内的事,而对文化艺术方面缺乏应有的了解和关注。
调查·分析
杭州需要文化沙龙吗
虽然高雅的文化活动在杭州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冷遇,但是,采访中,很多学者都强调了这些文化活动存在的必要性。有人认为,要感受一个地方的文化氛围,看看当地有代表性的书店就知道了。据说,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第一次来杭州时,就四处向朋友打听杭州的学术书店。
诚如余秋雨所说,城市能不能吸引文化大师前来居住,把这座城市当成他自己的家,是城市文化实力的体现。这种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风雅的文化艺术活动所营造的整体文化环境之上的。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部分的文化大家都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原因之一。
杭州如果要吸引更多的文化大师“迁徙”来这里,光是靠着一湖山水和历史留下的丰厚文化底蕴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省著名古典诗文专家王冀奇认为,高雅的精英文化应该走向大众。
在他看来,文化能改变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高雅文化对人的改变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而不能奢望快餐文化般的效果。这就需要人们的耐心。
调查·走向
让雅致滋润城市
虽然用文化来改变市民面貌,滋润整个城市并不容易,不过王冀奇认为,即使是很难,仍旧要有人来做,而一开始往往还得忍受寂寞。在他看来,经典文化走向时尚不失为“高雅文化走向大众”的一个好方式。
在具体的操作上,除了众多沙龙、艺术鉴赏活动继续坚守着那份信念外,也有人开始探索新的方式和出路。
记者从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获悉,从3月底4月初开始,他们将每周一次推出以人文、实用为主的“钱江人文论坛”。论坛的第一个开讲人初步拟定为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金庸的雅俗共赏也为这个论坛定下了基调。省社联科普处处长俞晓光认为,普通市民更多地希望享受生活,对实用的东西比较感兴趣,所以,论坛所谈的话题都是从大众化的角度来设计。他们希望这个论坛能成为杭州的一个文化品牌,坚持办下去。
调查·短评
寻寻觅觅杭州气质
在杭州,随便问路人,都能报上好几个茶馆的名称来,并且总是能望见他们脸上洋溢着的关于杭州人如何享受生活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只是,若要找一个有着杭州特色,并且具备相当水准的雅致的文化活动,却真的有很大难度。
一方面,老百姓并不那么热衷于所谓的雅致的文化活动,用他们的标准衡量,泡吧或泡茶馆也许更时尚,更符合他们享受生活的理念;而另一方面,一些雅致的文化活动扛着“精英”的旗子,越来越走向小众,局限于学术的圈子。两者就好像毫不相干的两极,越走越远。
高雅文化活动的萎缩,对于城市来说,其实是很让人忧虑的,因为它将带走的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但尽管状况不好,杭州仍有一些像“枫林晚”那样的活动在坚守着,很多沙龙、活动都是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
在国际大都市上海,高雅文化活动相当兴盛,因为,它已经成为一种都市里的时尚。我想,对于杭州来说,高雅文化活动或许应该走休闲路线,让它贴近杭州人实用、享受生活的观念。
如果有一天,杭州人以参加这些高雅文化活动为荣,并由此引领出一种时尚来,那么我们这座城市也许真的会被文化滋润出一种特有的属于杭州的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