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岁的老太林香梅因股骨骨折,送入彭埠镇某医院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不料上了手术台后就没有再下来。“送进去的时候还和我有说有笑的,没想到过了两个小时,医生出来说人死了,让我们怎么接受得了?”老太的孙女薛小姐抽泣着打进早报热线。
医院:死于2%的医疗意外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医院,死者家属、院方及保险公司三方正在举行协调会。家属脸上神情悲伤,但情绪比较稳定。
据该院副院长陈亦敏介绍,死者林香梅在术前进行了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在手术组医生向家属告知有关手术的情况后,家属也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
前天下午2点,老太被推进手术室,3点手术开始。前期过程进行得相当顺利,可就在3点50分左右,用于固定人工假体的“骨水泥”注入体内不多时,老太的呼吸、心率突然出现异常继而停止。手术医生立即展开了心肺复苏、胸外按摩等一系列急救措施,虽然老太的呼吸暂时跟上,但心跳依然无法恢复。5点30分,老太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陈副院长表示,根据临床症状和麻醉记录单,初步诊断为骨水泥过敏致死,但真正的死因只能通过尸检得出。陈副院长解释说,骨水泥是假体固定材料,绝大多数接受该手术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但通过临床的相应处理,过敏症状可以在5分钟后消失。
“这样的手术我们做了10年,接受治疗的患者也达300多人,出现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医生在术前也对病人进行了常规抗过敏测试,但林老太属于高敏体质,这在手术前是无法预知的。”陈副院长强调说,“林老太的死亡属于医疗意外,是无法防范的,况且所有手术都存在风险。”
家属:被98%的成功率迷惑
林老太的女婿陈有宝告诉记者,老人平时身体状况良好,3月10日9点左右,在家中不慎绊倒了椅子摔了一跤。中午11点左右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需要手术治疗,如果不手术,则有可能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而导致瘫痪。
“医院一位姓张的主任告诉我,在正常情况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16至18天便可完全恢复,手术成功率有98%,我听后很高兴也很放心,还告诉了丈母娘,她老人家听了也很开心,想想这么短时间就可以下地走路,同意做手术。要是知道会出这样的事,我们会慎重考虑是否做这个手术。”陈有宝激动地说。
陈有宝告诉记者,医生在手术之前的确让他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了字,他自己也看了相关的风险说明。但医生并没有告诉他会用骨水泥,更没有告诉过骨水泥有可能导致过敏死亡。死者家属认为,这样的不幸是医生在手术前未明确说明手术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造成的,家属在签字时其实并不十分清楚知情同意书上的一些专业术语。
对此,医院余院长给记者出示了由死者家属签字的“手术知情同意书”。记者在同意书上看到,除了原本印有的“术中心跳呼吸骤停,导致死亡或无法挽回的脑死亡;难以控制的大出血”等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风险外,还另加了手工填写的“猝死”、“心脑血管意外”两条。
结果:医患达成协议
余院长表示,在术前告知家属手术存在的风险是必须的。林老太手术之前,院方也很明确地告知家属情况,但往往因为普通老百姓不能完全明白医生所说的专业术语,所以造成了医患沟通上的不畅,这在其他医院的医疗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余院长承认,在这次意外中,院方确实有些工作未做到位。医生应该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对医学术语的理解能力,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医学上的专业术语,使之明确了解,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矛盾。余院长同时表示,今后医院在医患沟通上将会尽量做到完善、到位。
昨天下午,记者再次电话联系林老太的家属及院方,得知双方已达成协议,医院退还全部医药费,共计1.6万元,另外出于慰问,补偿家属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