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于凌罡所说,他的初衷绝不仅仅是为自己建一套便宜的住宅,“合作建房追求的是符合各方面利益而合理使用资源的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这件事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建房本身。”
面对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不少人尤其是外地在杭工作的年轻人想拥有一套房子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也正是高房价,让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离开杭州。合作建房的出现,只是事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而已。
《抗议高房价,杭州个人合作建房能否圆梦》纵深报道
浙江三大经济专家热议:想法好,实施难,关键是政府支持
预期:成为解决住房难的补充途径,小型房产公司重洗牌,房产市场趋理性发展
人才入杭:政策门槛越来越低,房价门槛越来越高
“我很喜欢杭州,这是个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但要在这里买房子安家,对我而言实在太困难了。”一位姓赵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杭州房地产市场1992年起步,1997年施行土地储备制度,1998年市政府推行住房改革,实行住房商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住房货币化安置系列配套政策,市场发展一直持续稳定。
1999年则是杭州房地产市场的分水岭。这年,杭州市取消实物分房,实行货币分房,外地人购房也可拿产权证,于是,外地购房者(含外地投资客)大量涌入,房价开始飙升。据中国工商银行杭州分行的统计,2001年,外地人在购房者中比例高达40%。
随着外地大学生落户杭州政策的放宽,本地居民旧房换新,从2001年下半年起,本地人购房开始占主导地位。2002年下半年出台的《拆迁条例》也大大带动了杭州二手房市场的发展。杭州市房价由1999年每平方米均价2000元上升到目前的5000-6000元,2003年市中心均价已突破8000元。杭州市房产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4个直辖市中,杭州房价涨幅1998年、1999年位居第五,2000年、2001年排名第三。
浙江省城调队提供的数字表明,2003年杭州市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890元,按户均3人计算,约为32670元。根据世界银行标准,一套住房合理房价应等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3倍-6倍,由此推算,杭州市合理房价应在20万元上下。显然,杭州市目前的房价大大超出市民的承受力。
生活在杭州,最难是房子。虽然杭州市政府为杭州引进人才出台很多优惠的政策,然而,以杭州房价为代表的生活成本不断上涨,让原本因为政策而降低的入杭门槛再次提高了。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史晋川教授说,总体上讲,虽然这些年来杭州人均住房面积有了迅速增长,但仍需继续改善。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今后一段时期住房的供给与需求都处于比较旺盛的阶段。住房消费是一种阶梯消费,改善居住条件应该根据经济能力的逐步增长逐级完成。“升级置业是实现住房阶梯消费的一种方式。”升级置业群体的购买需求是杭州房地产市场一个长期、稳定的支撑力量。而且,杭州作为一个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作为一个“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对外地购房者有着其他许多城市不可比拟的吸引力。无论是在杭创业者、在杭求学的大学生,还是工作、生活在外地的很多人,都把在杭购房居住作为一项重要的生活目标。大量的外地人购房,有力地拉动了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