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江:温州试点产业整合 求解造船业违章之困局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温州造船业曾经名声显赫,在北宋哲宗年间,温州造船居全国首位。新中国成立后,国营温州造船厂也曾兴盛一时。如今温州造船业在几起几落之后,在瓯江口重新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特混舰队

  瓯江出海口北岸其实是温州的“造船基地”。这里集中了温州大半船舶修造主力企业。从江中心望去,绵延三公里的北岸吊塔林立,百余座船坞上各式在建船舶等待下水;江面上,已经下水的20多艘千吨级油轮、干货轮和“新海洲”组成了一支颇有气势的“特混舰队”。

  就在“新海洲21”号下水两天后的1月14日,温州市船舶工作会议在乐清召开。从此次会议的数据显示,2000年温州年造船总吨位仅有10万吨,但2004年温州造船量迅速逼近100万吨,其中乐清85万吨,年产值超过30亿元。目前温州造船单船最大吨位最高已破万吨,船舶种类也由单一的干货船发展到8600吨的一级油轮、648标箱的集装箱船以及4800吨化学品船等品种。

  温州造船业快速发展拜国内经济持续增长所赐。近几年,由于国际、国内运力需求强劲,我国造船业变得供不应求,国内大型船舶预期生产被排得满满的。在温州市,船还没有开建便被人早早预定,一些铁质的渔船或者其它船舶经改装也被客商买走。在此情况下,温州市特别是乐清,短短几年便发展了17家有一定规模的船舶修造企业,目前在建船舶超过160艘,最大的载重量达1.2万吨。一些生产其它产品的企业也加入造船行列。2004年4月成立的浙江欣顺船业有限公司,投入了上亿元资金,建造了4个1.8万吨级船台、7个大吨位起重机及数控切割厂房,准备打造温州造船“航母”。

  异军突起

  温州造船历史久远,据《温州交通志》记载,北宋初期,全国官场造船2916艘,其中温州造船125艘。宋哲宗时,温州造船600艘,居全国首位,包括战船、漕船、使船(出使外国船)以及供官家用的大型游览船,其“技术精湛,气势盛大,令人赞叹”。新中国成立后,国营温州造船厂一度高居浙江省造船业头把交椅,生产过出口德国的5400吨级多功能集装船、干货船以及海洋调查船,并和日本友城石卷市共同设计制造了“雁松号”油轮。之后由于各种原因,温州造船厂陷入困境,厂址目前已被拍卖开发房产。

  以乐清为代表的温州民营造船业起步较晚,历程坎坷。上世纪80年代初,乐清湾至瓯江口一带沿海出现“拆船业”,即把废旧木船、铁皮船拆散回收利用,一些以此为基础的小船厂得到发展。1994年,一场大台风却险些将乐清造船“打回原形”,许多工厂被吞没。乐清民营造船史是一个“从学搭积木到动手建房子”的过程,经历了风吹雨打。如今的万吨轮船下水表明,他们已学会了盖“摩天楼”的技艺。乐清民营造船业的异军突起、跳跃式发展,催生了温州市首个船舶工业协会——乐清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产业规划

  现在,温州的造船业面对的是一个“有船就能卖”的市场。怎么规范生产,怎么打造一个先进制造业基地,有三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目前温州在建最大吨位船舶为1.2万吨级,而邻居台州为1.8万吨级;造大型船舶的龙门吊全温州市目前仅有一台,而邻居台州共有50台;去年台州船舶交易为10艘,而温州为零。

  三组数据的背后,乐清造船业更让人担心的是:海域归属权的争执和企业的违章操作。七里港、黄华一带造船占用了大量海涂、江滩,一些企业用地存在很大争议,与村民之间产生了摩擦。有的企业未经船舶检验部门许可“先斩后奏”,造成“钢已成舟”的事实,生产上盲目扩张、偷工减料。到目前,乐清仍有20余艘的在坞船舶未能经过检验。这些问题多属“老大难”,解困起来千头万绪,但不解决,温州造船业又很难有大的突破。

  2005年,温州市把造船业作为新兴的产业加以培育和扶持,并把该产业列为温州市先进制造业建设的一大重点。温州市政府的一系列举动让温州造船业吃了“定心丸”。今年初,温州市委副书记包哲东、副市长孟建新,率温州市港航管理局、海洋渔业局、海事局、水利局等部门负责人调研乐清造船业,并表示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经验,又快又好地把温州造船业发展为新兴支柱产业,“抓住历史时机,统一思想,把造船业做大做强”。《温州市船舶工业发展规划》重点对乐清市造船基地进行了总体布局,对洞头县大门岛修造船基地进行了规划。

  通过对温州造船企业的整合,从今年起到2010年,温州市计划形成几家具有较强国内竞争力的造船企业集团。届时,温州市造船能力可达3万吨级,年生产能力预计由现在的95万吨上升到125万吨,年产值有望达到86亿元,约为现在的3倍。


来源: 中国水运报  作者: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