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第一财经日报:各取所长 青岛模式握手浙江模式
www.zjol.com.cn  2005年03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表示,浙江民资发达,青岛将借鉴其经验,壮大民营经济实力;杭州市副市长金胜山坦承,以中小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浙江要效仿青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以国有大型企业支撑的“青岛模式”正在努力延展其民营经济欠发达的“短腿”,期望和以“温州模式”为代表、中小企业为主体、民营经济高度活跃的“浙江模式”实现“殊途同归”。而两种模式的顺利对接或许就从青岛在杭州的这次招商引资活动开始。

  15日,青岛在杭州举行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向浙江民企“兜售”180多个投资项目,涉及化工、园区开发、城市基建、汽车船舶、机械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金属制品、纺织服装等10个领域,其中包括年产30万吨ABS树脂项目、青岛大炼油项目、石化基地等重化项目,青岛近3年内的主力项目几乎被“一网打尽”。

  青岛市副市长张元福表示,这是青岛首次在浙江省举行大规模的招商活动,同时也是青岛正式开始向“浙江模式”借鉴经验,接下来,类似活动还将在“民资大市”温州举行。

  张元福认为,浙江民资发达,民营企业竞争机制灵活,而要改变“青岛模式”的发展瓶颈,正需要“嫁接”浙江经验,取长补短,大力引入民资,培育中小企业,壮大其民营经济实力。据他透露,青岛市政府已于3月8日正式下发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决定》(下称“青岛28条”),该文件从28个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并将实现民营经济在总量、规模、品牌三大方面的新突破列为今年工作重点。

  其实,与青岛相一致的是,包括杭州在内的浙江各城市也在向“青岛模式”学习。杭州市副市长金胜山坦承,在很多方面,包括外资的引进、大企业的规模、品牌的数量等,青岛都具有优势。因此,浙江的各级政府部门在营造投资环境、吸引外资的同时,也将鼓励企业走出去,努力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他希望青岛的企业来浙江投资,同时也要求更多的杭州企业家前往青岛投资,两地企业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提升两地的经济水平,努力实现两种模式的“殊途同归”。

  作为较早到青岛发展的浙江籍企业家,浙江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总经理戴瑞芳在推介会上自称“要为青岛做回‘托’”。他认为,近年来,浙江企业饱受“能源荒”、“技工荒”之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开始受到一定的“擎肘”,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走出去。而在青岛,煤电油运供应基本上不存在障碍,技术工人的选择余地也比较大,浙江民营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第二次创业”。

  “随着‘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会有越来越多的浙江民企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戴瑞芳说,青岛国有企业数量众多,改制的愿望强烈,浙江富裕的民资也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由于‘青岛28条’规定,在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方面,被收购企业资产较大、民营企业一次性付款有困难的,可分期付款;兼并、收购重组后采用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缴纳土地出让金确有困难的,可分期缴纳,”戴瑞芳认为,“这一政策将为浙江民企提供不可多得的机遇。”

  两地的努力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认可。据来杭州参加推介的青岛市经委规划发展处副处长孙成武透露,昨天来参加推介会的浙江民营企业超过120家,当场达成初步意向12个,涉及投资金额15亿元,另有30多个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宗新建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