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严控过热房地产“泡沫”和过高房价的信号强劲亮起,然而,在全国有“风向标”和“晴雨表”之称的浙江房地产市场,却非但没有明显降温迹象,反而在原有“虚热"”程度上继续“发烧”。
房地产开发投资仍在“发烧”
虽然“风声很紧”,国家对土地和信贷的管制也越来越严,但浙江各地房地产的开发量仍在普遍增加,还没发现哪个城市有放缓开发的迹象。最近发生的两个动向更值得注意:
一是部分“房产大锷"”开始进军浙江,如上海房产业“龙头老大"”绿地集团突然斥10亿元巨资,直接插入到诸暨这一浙江的县级市开发新盘;另一全国行业巨头深圳万科也通过和杭州的南都房地产公司全面合作,大举进入浙江。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外地重量级开发商也正在筹划或已悄悄插进来了。
二是投资人的胆子越来越大。省会杭州最近一起土地拍卖的结果实在令人震惊:此次拍卖总面积不过300多亩的7个地块,居然引来88家单位参与竞拍,成交价都比起拍价成倍提高,最高的一块竟提高了3倍多。如其中的6号地块,去年以6.18亿元挂牌时还无人问津,这次却以9.4亿元的价格被某企业拍走。还有一块处于城郊的地块,在10轮竞拍过程中主拍人曾3次提醒注意风险,还是有企业频频打出高价。
另有一处距离西湖不远的地块,更是拍出破天荒的“天价”,按最后的成交价折算,如用这块地盖房,仅楼面价保本就要达每平方米近3万元,估计一两年后开盘时的销售价要达每平方米5万元左右,而中标者却对开发盈利信心十足,志在必得。更引人深思的是,这次中标的,全是在浙江房地产业毫无名气的企业,有的甚至是首次涉足房地产开发,而没有一家品牌公司。就此一点,有关人士即认为其盲目性已暴露无遗。
卖房的“高烧”不退
目前,浙江的不少房地产开发商都在囤房居奇。如杭州市的网上售房系统最近查获了一连串违规行为,不到两个月就有688套上网预售的住房被开发商指使内部人员重复“预订”,为了囤房涨价多赚钱,甘冒违规受罚的风险。
另一方面,从诸多房产中介了解到,房价“空涨”,即使一时卖不出也挂高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去年,浙江省的房价同比涨幅为14%,高于除上海以外的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然而,今年以来全省各大中城市的房价仍普遍继续上涨。如杭州市,去年年初只有邻近西湖的一类地段房价高过万元,现在这个地段已经猛升到2万元以上,另外市区中心一点的地段都超过了万元,三四类地段的也接近了万元,连原来房价只有三四千元的远郊区萧山、余杭一带,目前也达到了7000元以上。
二手房交易市场也是如此,在“消息面”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很多二手房主根本不怕被“套牢”,仍坚持高价挂牌,使总体房价水平继续有升无降。再比如,温州的房价最近也出现了反常的骤涨势头。过去,该市的房价水平一直低于杭州、宁波两市,因其经济“先发”效应渐淡,加之地处一偶,外地人一般不会去投资置业,所以近两年的楼市并不被看好。然而,前不久的一项统计结果表明,这个城市的房价水平突然上升为全省各城市首位,比杭州还要高。
买房的热度不减
杭州市前两年“放量”提供地皮开发的一大批楼盘近期陆续开盘,有行家曾分析认为因供应量增加很多,供不应求的局面应该得以缓和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几乎所有的新楼盘都一两天就售完了。记者先前还以为这是开发商故意在制造“市场饥饿”,但找了好几位熟悉的老板了解后,发现真的是卖光了。以订房名义暗访十几家售楼中心和中介公司,得到的回答也全部都是“没房了”,售楼小姐们则由过去的热情兜售变得爱理不理。杭州如此,其它城市也差不多。
据了解,浙江居民的住房购买力如此旺盛,确实有相当大的盲目性因素。一方面,人们尽管对过高房价怨声载道,盼望能压下来,但历史经验告诉他们,等待房价下跌的结果肯定是越等价格越高,倒不如下狠心早点买了减少损失。另一方面,是觉得与其听信“政府在抓这件事,房价迟早会降”,还不如听信“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往后批土地难了,楼盘开发量将大减,物稀更为贵”的宣传,觉得后者才真的是硬道理,于是产生了“房子要早买快买,否则越往后越难买”的念头。据浙江省城调队调查,全省2004年的人均购建房支出,要比同属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省高出1.2倍左右。
与此同时,炒房者的热情仍然不减。据杭州、宁波等地的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很多楼盘的购房者中,属于炒房的比例最低的也在15%以上,高的要达80%甚至更高。如宁波某媒体的记者发现,该市有个楼盘在销售后的半年空关率竟高达100%,全部房子的业主都是准备用来转手生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