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生态产业正发生“核裂变”———
一棵长在深山的白茶王,经过无性繁殖,如今“裂变”成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的白茶产业;曾是满山竹叶飘,安吉人收集起这些垃圾,提炼出比银杏黄酮更健康的竹叶黄酮,预计年产值高达6亿元……
“裂变”事例不胜枚举。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陶康华说,“裂变”的秘诀在于发展生态生产力,不断加深对生态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实现增值。
以安吉为例
“安且吉兮”,因《诗经》而得名的浙北山区县安吉,“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是全国知名的“竹乡”。因为生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早在十年前,安吉就明确了“生态立县”的发展理念。
积十年之功,安吉的生态建设硕果累累。在安吉健康(医药)产业园内,有一家名为浙大力夫·安吉圣氏的公司,这就是国内首个竹叶抗氧物生产基地。据介绍,竹叶抗氧物是浙江大学专家继1998年从竹叶中成功提取竹叶黄酮后,新开发的食品添加剂。2004年该企业的销售额达到4500万元。
安吉人还能叫竹子“变”衣服。在1997年的安吉竹文化节上,一位专家说:应该在竹子的深加工上下功夫,这句话被现场一个名叫毛才青的普通年轻人听到。在他的努力下,谈竹庄公司在全国率先研制出系列竹纤维新产品。现在,竹纤维成为继棉、麻、毛、丝之后可供利用的第五大天然纤维,“谈竹庄”也成了竹纤维的代名词。
为了生态,安吉必须放弃很多———安吉也一度面临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的诱惑。事实上,安吉有十分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在已查明的42种金属与非金属矿藏中,优质石英石矿储量就有l亿吨,是华东地区尚未开发的最大的石英石矿。但是,面对华东市场日渐紧俏的矿产资源,安吉县却出台两项硬规定:矿产开发项目不作为扶贫项目,不作为招商引资项目。
生态省建设提速
王莉红是浙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副教授,上周末,她又被安吉请去做村级生态建设方案了。“我和同事罗安程教授,这个月要分别完成7个村的方案,”昨天,刚刚回杭州的王莉红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请我们做过规划的少说也有十几个县。”
在王莉红忙碌的身影背后,有一个宏大的背景———浙江正在加速建设生态省。2003年浙江宣布要建设生态省,用20年左右的时间打造山川更秀美、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绿色浙江”,2004年,以绿色GDP核算体系、生态补偿机制、百亿生态环境建设为代表,“新政”迭出。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陶康华表示,生态省建设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要使生产要素得到最大限度利用,而且要使其增值。据浙江省生态办介绍,目前浙江全省生态经济发展良好,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已见成效,生态建设典型不断涌现:
在杭州市,滨江生态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磐安县,绿色生产换来大市场,磐安的食用菌产品现已占据上海90%的超市市场;在淳安县,有超过6000人从事生态旅游产业,年收入高达8亿元……
结束采访时,浙江省环保局的黄渭透露,浙江生态省领导小组会议今天将再次召开,浙江的生态省建设,正呈加速之势。
专家说“生态立县”
“省里的生态规划好做,越到基层,规划越难!”面对记者,到处做生态规划的王莉红有喜有忧:喜的是生态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态建设蔚然成风;忧的是“生态立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何其难!”
王莉红认为,首先,县级及其以下的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缺乏有力的经济和技术支撑。王莉红认为,很多地区侧重发展生态农业,但是生态农业顶多只能富裕百姓,政府并不能因此而增加税收。王莉红说:“环保技术需要科研投入,归根结底需要钱。显而易见,如果地方上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对生态农业进行反哺。”
其次,一些地方对生态理念的认识还不到位。举例来说,某地区发展茶叶种植,由于此种茶树适合在坡度45度以上的山坡上生长,于是老百姓就放火烧山,结果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陶康华教授认为,一个地方发展路径的选择,跟地方的主政官员密切相关。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样,原生态也不是人类生态。因此,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还是在于真正把力气花在生态资源的研发上,“只有这样,才能加速生态资源向生态生产力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