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宁波大二学生成出版社新宠 王蒙曾为其作品题词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天,就读于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的大二学生殳学超,接到《中国校园文学》执行编辑李晋萍的约稿电话,希望他多写些大型连载或长篇小说,这是殳学超接到的众多约稿电话之一。

  5年级通读了《史记》

  殳学超是平湖人,他的姓音同“书”,这个姓很古老,舜的一个大臣就姓殳。

  从小学5年级开始,他就在一些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等等。初中时,以《奇遇》引来全国数百封读者来信,还曾经是《中学生作家》专栏作家,《当代中学生》特约作家……同时,他还在省物理比赛中获过奖,进入省电视辩论赛16强。

  殳学超的父母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阅读起步早,起点也高。小学4年级已读完《老人与海》,5年级通读了《史记》后就开始大量阅读欧洲文学著作,包括一些文论和史论。

  他喜欢在图书馆的开架前站着阅读,读速快、效率高,有时也作笔记,但更多的是强记。他写作起步得并不算很早,但从小学5年级发表儿童诗开始,越写越多,获奖和发表的也很多;如今,他有时日作三篇。他的杂文《朋友》被收入《中文自修》,并被多本杂文书录用,《日落西树枝》收入作家出版社最近编辑的新书,《贝十交响乐》刊登于《中学生作家》等等。

  王蒙为其作品题词:救救孩子

  高一时,《站在围城的城墙上》,这篇短篇小说为殳学超赢得了进军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的入场券。但他是选手中最倒霉的一个,复赛通知书由于传达室的失误,在抽屉里睡了近两个月。结果,他只好把过期的通知书当作书签,夹在《第四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里,有意思的是,这个《作品选》恰恰收入了他初赛时的那篇作品。

  这件事之后,他开始准备写长篇小说。他在高一上学期寒假,用了1个月时间,写了五六万字。他边写,边向老师请教,写了半年终于完工了小说《玻璃围城》。

  这本小说时间跨度不大,从主人公舒云被重点高中录取开始,记录了一个学期里发生的事。然而,书的空间跨度很大,从家庭、学校、小城,一直延伸到省城、北京,把人物放在广阔的活动场景中。小说情节并不复杂:以舒云参与学校的写作活动为线索,竞选文学社社长、编印文集、报社约稿、去省城参加作文初赛、赴首都参加决赛、留级、出国等。舒云在学校出尽风头,却吃尽苦头,尽管他才华横溢,但终究还是一个失败者,最后落得个“逃走”的结局。所以他发出的“默默呼喊”是很辛酸的。小说对中学教育状况生出几许感叹。

  《玻璃围城》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学生之《中学生作家》第一卷。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看了这本书后,题了4个字:“救救孩子”。贾平凹、余秋雨、韩石山、叶辛、铁凝都对这本小说表示赞叹和惊讶。

  组织文学社,享受大学时光

  在科技学院校园里,同学们都这么说:“我们这里来了一位‘韩寒’,才思敏捷,能说会道……”

  对此,殳学超说:“我写了不少,但还没有满意的作品。”在人文与法政专业学习的他有自己的打算: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多写些连载小说、长篇小说、杂文等。"我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风,所以我十分痛恨有人说怎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依我之见,考试中拿不了高分的文章都有好文章之嫌。”

  记者在《玻璃围城》的后记里看到这么一段话:我一直在苦苦地追求我自己也迷茫的理想,一遍遍地阐述着我自己的哲学。我有着并不孤独却注定可能没有胜利的斗争。我只是等待着有更多人走进我的文章……”殳学超希望能组织一个文学社,和更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走创作之路,享受大学时光。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王兴国 本报驻宁波记者 郑巍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