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昨天,萧山浦沿镇杨家墩村的村民俞金法资助贫困生已达到了26个。小时候因父母早逝,俞金法只念了5年书,他说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自己的读书理想,能由这些贫困的孩子来实现。五年来他拿出了30万元,资助了26个贫困学生,其中11个是浙江大学的学生。而他自己,至今还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下班。
俞金法今年43岁,在浦沿镇一家综合市场工作,也算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对于自己花费了30万资助孩子念书,杨家墩村的一些村民感到不理解,有的甚至说他是“傻瓜”。但这些说法并没有改变俞金法的想法,他说,父母去世早,自己被迫失学。后来,就跟随村里的大伯做木匠、卖水果,什么苦活累活都干。在广东打工的时候,因为不认识旧体汉字,出门经常找不到地方,这让俞金法深深感到没有文化的尴尬。自此以后,俞金法就下定决心,将来如果有钱了,一定要让贫困学生继续深造。
这个朴素的愿望,一直埋藏在俞金法的心里,直到近几年,生意有所起色,俞金法终于把想法告诉了妻子,并得到了妻子的双手赞成。2000年,俞金法资助的第一个贫困学生,是金华江南中学的贫困生。此后就越来越多,除了浦沿中心小学、长河中心小学的十多个学生,俞金法还资助了浙江大学的贫困生。如今,已有4个大学生完成了学业,新一批被资助的7个大学新生,也顺利入学。
俞金法说,“浙江大学离我家不远,我可以经常抽时间去看望这些孩子。另外,我还随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每逢新学年开学,俞金法总要亲自为学生交学费,光浙江大学7个新生的学费,每年的学费就要49000元。一个学期里,俞金法总要去学校七八趟。
为了不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俞金法做这些的时候从不张扬,他每次去学校,都在门口等,接着,就带孩子们去附近的小饭店改善一下伙食,再说些鼓励的话。
在孩子们心目中,俞金法是大家真心爱戴的“俞叔叔”。汪勇是俞金法资助的一位浙大新生,因为母亲残疾,家中只靠父亲养猪为生:“有一次,我到他家去看望他,因为没钱买东西,我只带了一个拖把去,进门后,我就闷头搞卫生,可俞叔叔一把夺下我的拖把,并告诉我,只要把书读好就是最好的报答,我当时就哭了。”
大一新生徐朝晖对俞金法也充满了感激,他说,有一次从衢州老家带了一书包的橘子去看望俞叔叔,俞叔叔拿出700元钱,要他买衣服:“我想自己无以回报,只有好好读书。”
孩子们有这些想法,俞金法觉得很满足。最近,几个大一新生特地做了一本英汉对照的《英语学习小册子》送给俞金法,现在,只要有空,俞金法就会抽出时间来学习英语。对于今后的资助计划,俞金法还有更大的“野心”,他说:“等这7个大学生毕业后,我想资助更多的浙大学生,还想用500万基金注册一个个人基金,用来帮助更多的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