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省外媒体看浙江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中国商报:求解“温州鞋”与温州商人的“宿命”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3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闻周报2005年4月12日报道)沸沸扬扬的“俄罗斯3·12扣鞋事件",在我国有关部门的积极协调之下已经趋于平静。对于温州鞋商而言,类似扣鞋事件并非第一次遇到。自新世纪以来,温州鞋在进军海外的征途中已经遭受过数次劫难。

  在劫难背后,有一个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国际化道路中的温州鞋商不仅仅会遇到来自市场、法律、政策等方面的冲突,而且更深层次、更为激烈的文化冲突也将难以避免。对于温州而言,温州鞋在海外的命运不仅揭示了温州制鞋行业的尴尬,也在一定程度上警醒了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的“温州模式"。温州鞋业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应该如何规划?该如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无论是温州民间还是官方,如今都在仔细思量着这些命题。

  “目前我们正在准备4月17日的行业年度大会。"4月5日上午,在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此次大会的方案,朱峰与同事商讨着会议方案的细节问题。该方案考虑到“温州鞋在出口贸易过程中贸易摩擦和纠纷越来越多",从而把“温州鞋如何搞好国际化、如何规范出口行为"列为会议的第一主题。

  一家在3月12日的扣鞋事件中受损的温州鞋商表示:“希望能在这次会议上有所收获。"显然,“3·12扣鞋事件"究竟会在温州鞋商的内心深处留下多少伤痕,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对于在进军海外征途中屡遭劫难的温州鞋商而言,接下来如何深刻反思自己、总结经验教训才是最重要的。朱峰说:“引导温州鞋正常地‘走出去'是我们协会责无旁贷的义务。"“先行者总要付出一定代价”

  “希望能把被查抄的货物拿回来。如果拿不回来,我就彻底破产了。"“3·12扣鞋事件"发生后,“损失最惨”的温州市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仁胜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受损失的绝不仅仅是纳斯特鞋业一家,据温州市外经贸局的通报资料显示,22家温州鞋商的货柜被扣押、损失总计超过1亿元。

  事件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紧急启动了处理协调机制。在温州当地,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也要求鞋革行业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冷静、理智"地对待此次事件。如今,整个“扣鞋事件"已趋于平静。那么,蔡仁胜的心态有没有发生转变?记者决定亲自去拜访一下蔡仁胜。

  一位当地人向记者指明了蔡仁胜的公司所在地——温州市茶山镇。“我们这个镇大概有几十家做鞋的。"茶山镇一名熟悉蔡仁胜的人力三轮车师傅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家就住在纳斯特旁边。"

  “怪不得仁胜最近不怎么忙呢。"当得知纳斯特鞋在俄罗斯出事儿的消息后,三轮车师傅似有所悟地说。这位来自外地、以蹬人力三轮车为生的师傅,拉着记者拐了几个巷子便停了下来:“这儿就是纳斯特。"

  顺着师傅的手指方向看过去,只见有一家普通的住宅院,门口堆放着一些鞋料,旁边坐着一名家庭主妇模样的大娘,并不刺耳的机器声和有些刺鼻的皮革味儿从院落里传出来。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印有“温州市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字样的牌子,难道这个家庭作坊就是纳斯特鞋业公司?正当记者狐疑之时,师傅又小声提醒了记者一遍:“这儿就是纳斯特,坐在门口的大娘就是仁胜的母亲。不信,你去问问她。"

  仍旧半信半疑的记者客客气气地询问了大娘,当得知来意后,大娘让人打电话联系蔡仁胜,记者被请进一间被称为办公室的房间等候。记者稍候了片刻,一位30余岁的“大小伙子"走进房间,十分客气地与记者握了握手,他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印着“温州市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蔡仁胜董事长"的字样。

  从这位年轻董事长的脸上,丝毫读不出生意刚刚遭遇过劫难的任何表情信息。“此前你说过,这次在俄罗斯被查抄的货物如果拿不回来,就彻底破产了。现在,整个事态已趋于平静,你的心态有没有好转一些?"记者直接发问。

  “当时我说破产那些话有点激动,也是胡乱说的。现在我的心态还好,出了事儿怎么办?我不能哭啊,急也没有用。"说这些话的时候,蔡仁胜的确显得很平静。

  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朱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相信,在商务部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交涉下、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妥善磋商,事情会有新的进展。"

  蔡仁胜承认,自己现在的平静一方面来自于朱峰的判断,另一方面更多的是来自于包括自己在内的温州人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特质。“我们温州人是不服输的,就当是我从2005年开始重新做起。"

  对于蔡仁胜等温州鞋商而言,与温州人这种特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州鞋商在进军海外的征途中的确是屡遭劫难。“中国企业在海外做生意,最厉害的还是温州企业。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温州人第一个走出去肯定要冒风险,先行者总要付出一定代价。"一直关注着“3·12扣鞋事件"进展状况的康奈集团副总经理周津淼说,“我认为,这次出事的温州鞋企首先是值得尊敬的。因为不管怎么样,这些企业都走出去了。"

  “第一次到我这里来的客人几乎都不相信我把业务做到了国外。"蔡仁胜这位年轻的董事长对记者坦言,“我带你参观一下吧。"车间里到处摆放着鞋料,鞋工们跟着机器的节奏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不好意思,这儿都比较杂乱。"蔡仁胜婉拒了记者拍照留念的请求。

  蔡仁胜轻轻拍了拍一名正埋头做工的鞋工肩膀,平易近人地说:“大家好好干,把鞋做好。"

  [1]  [2]  下一页

来源: 中国商报  作者: 杨宏生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