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浙商对接轨国际市场自省 规则品牌一个都不能少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挫折,赐给我们成长的力量

  ——浙江商人对接轨国际市场的自省和突围

  4月的风,熏懒了人们的思绪,吹慢了人们的节奏。然而一群浙江纺织企业老板却步履匆匆,从金华、义乌、绍兴到杭州,他们赶着场寻求补WTO课的机会。后配额时代的到来,给这些浙商创造了发展新机遇,也带来了从未经历的国际化挑战。

  至今短短半个月内,为应对欧美贸易壁垒,浙江已经召开了三次与纺织品出口相关的会议:3月30日,绍兴市邀请中国纺织品进口商会等专家为当地出口企业指点“迷津”;4月6日,省经贸委宣布正式实施“关于提高后配额时期浙江纺织品国际竞争力的指导意见”;4月11日,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举行了“浙江企业应对纺织品出口壁垒培训研讨会”。

  从省外经贸厅记者了解到,去年浙江纺织品涉案“两反一保”(反倾销、反补贴和特别保障措施)14起,涉案金额高达9.67亿美元,尽管涉案件数只占浙江出口总涉案数的30%,但其涉案金额高达涉案总额的85%。这或许能解释一个关于纺织品“走出去”的话题之所以引起政府、浙商如此重视的原因。

  而背后更严峻的问题是:长期以来,较为突出的以同质化的中低档产品为基础、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无序竞争,已成为制约浙商进入国际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不仅仅在纺织业,打火机、家具、彩电、养殖业,甚至信息行业,浙商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路上,“浙江制造”频频受伤。国外强大的竞争,给以低价格低成本见长,核心竞争力不够的浙江企业一个措手不及,粗放式增长方式、产品附加值低、开发能力不足……一系列的缺点也随之表现出来。

  “浙商应该争取从靠低成本竞争转向靠高技术高质量结合的产品竞争,这样不仅现在有优势,而且还有持续发展的后劲。”这是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为浙商国际化开出的药方,并被浙商自己认同为急需要补上的一课。

  其实,这也是初次在WTO试水的商人都会遇到的困境,快脚步的浙商则提前了相遇时间,渴望找到突破点的他们,正努力学习着国际市场潜规则,剖析自身不足,不断改进,期望通过这些行动在今后的国际舞台跳出更华丽的舞步。

  规则、品牌,一个都不能少

  低成本低价格不再是优势

  低成本低价格,这一曾被很多浙江商人引以为豪的优势策略,在我看来却未必如此。如今,它的生命力不但没有人们印象中的牢固,而且有时候反倒成了国际竞争的一种劣势。

  ——温州打火机协会副会长、温州日丰打火机公司董事长黄发静

  一度平息的欧盟“CR”法案有可能卷土而来,技术壁垒将很有可能把中国打火机逐出欧洲市场——面对日前这则颇为震撼的业内消息,曾经打赢欧盟CR案的黄发静却料到这一天的到来是迟早的事。前天下午,忙碌一天后的黄发静在电话那头冷静地说,“价格上的优势逐渐转为劣势,这也是欧盟老想把我们赶出去的重要原因。”

  温州的金属打火机已经占到世界市场的80%份额,留下的份额不到20%,还有那么多国家去分,而且我们的价格还这么低,人家当然不服气……在黄发静眼里,温州打火机的价格利器,眼下却显得令人不安起来,也成了贸易摩擦的直接导火线。而如今国际上频繁出现的很多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很多都沾染了类似的价格色彩。

  但从另一个角度去反思,黄发静认为,这也暴露出当前浙商发展思路的诸多问题,特别是行业自律相当不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以及内部恶性竞争。为了争取市场,一些浙商惯于打出那张最简单、最方便的价格牌,更有仿冒者或“三无”企业变本加厉低价倾销,最终逼得好企业好产品无奈随波逐流,这些现象已引起国际上很多正规的进口商与进口国相关制造商的反感和不满……

  毫不讳言地数落着这些行业弊端,黄发静更希望当前贸易思路能尽快得到扭转,走出去的浙商应尽早抛弃把“价廉物美”作为惟一法宝的做法,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及技术含量入手,走上一条“价好物美”之路。同时,政府在宏观方面要体现引导的职能,对辖区内一些已经极大超越市场需求、并盲目扩张的产业要给予适当调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逐步引导浙江从贸易大省走向贸易强省,打响浙江制造的牌子。

  [1]  [2]  [3]  下一页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朱平 罗凰凤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