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民工党支部不一般——江苏灌南民工杭州有个好娘家
52岁的邵中国,瘦削、小眼睛、颧骨突出,一口未加改良的苏北方言,如果没有杭州市下城区朝晖街道黎园社区项志良书记的“翻译”,我们的对话很难进行。但回顾起五年前他倡导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和五年来的经历,记者对他的敬意从心底油然而生。在该支部的带领下,来杭打工的3000多苏北李集乡人基本未发生过违法乱纪的事,还有几十名获得了“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不少单位抢着点名要招“李集乡的人。”
在市场经济势头迅猛,民工潮席卷中国的今天,邵和他的伙伴所发起的“流动党员党支部”,存在的价值越来越被深刻地认知。
2003年,由于突出的工作事迹,邵中国被任命为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副乡长。这距离他当选为灌南县李集乡流动党支部书记的日子正好三年。而他现在的名片上除了这两个身分,还有一个:李集乡劳务经纪人。流动党支部的事迹,在江苏大地已广为传颂。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2004年到灌南县调研的时候还特别叮嘱“不能拖欠邵的工资”。
把党员身分找回来
1998年到杭州前,邵中国在李集乡安圩村做了11年的村支书。到杭州后,他在朝晖街道找到一个保洁工的活。工作忙,逢年过节都不回家,他初尝到了孤独的滋味。邵解释说这种滋味不仅仅是思乡,更多的是“党员脱离了组织,心情不好。”当时,安圩村有16个党员在杭州打工,邵主动联系了他们,在谈心中大家都渐渐感到应该成立一个特殊的“家”———把家乡的党组织搬过来,过正常的党组织生活。“那时就是想,把党员的身分找回来。”邵说。
他们把想法向邵所在的朝晖街道党工委一提出,并请示灌南县委组织部,都获得了大力支持。2000年6月,江苏灌南县李集乡打工人员流动党员党支部,在朝晖街道黎园社区成立了。包括邻近大队的党员在内的26人,无记名投票选出了邵中国当书记。
两年发展7个党员
流动党支部过组织生活的地点,就在记者坐着的黎园社区的党建活动室。这里有着一块亮铮铮的铜牌:“江苏灌南县李集乡打工人员流动党员党支部”。
每次通知开会,起码要花三天时间。许多人没有手机、电话、小灵通,需要邵中国和几个支委分头骑车去通知。开会要凑大家的时间,一般都要等到下班后才赶过来。有一次项书记一直等到下午5点40多分,才等来开会的人。会一般持续一个多小时,7点多的时候结束,大家肚子早已咕咕叫了,这时凑起钱来去旁边的小店撮一顿,谈谈心,“家”的感觉就这样慢慢找回来了。
党支部名气在外,要求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除了党员来寻求组织之外,还有不少民工积极分子要求入党。
周忠亮,1997年来杭做大米生意,目前在杭州和老家县城都买了房。2002年他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楼孝忠,在翠苑地区搞运输。说起自己为什么要入党,他的话透着朴实:“一来,有个组织可以依靠,打工者如果是个党员,单位肯定会更信任一点;二来,自己也希望能借着组织做些好事。”当时党支部尚无法接受新入党的同志,但对于每一个申请入党的人,支部都给了他们每人一份党章和入党须知学习。
2004年1月,经过灌南县组织部批准,流动党支部有了可以发展新党员的资格。现在,流动党支部已发展新党员7名,拥有党员44名。
流动党支部树立了李集乡人、甚至灌南县人在杭州打工的新形象。
通过党支部的介绍来杭工作的李集乡人,目前有3000多人。守法、尽责、肯帮助人———这是用工单位对李集乡人的普遍看法。杭州江干区一家保安公司经理前不久对邵中国说每年“预订”4000名保安,因为“你介绍来的保安做做都蛮好的。”
口碑是怎么来的?
邵中国说:“我们介绍工作,不是光动动嘴巴。我们是连环式的服务。逐家逐户走访,经常找他们谈心,谁家小两口老吵架,谁家遇到什么困难了,谁在打工中受到什么委屈了,我们都管。”
流浪汉周小洋,先后两次因偷自行车被抓到派出所。一些老乡都不愿和他接近,嫌他丢了李集乡人的脸。邵中国不嫌他。那时邵还在朝晖街道扫地,周正好也住在朝晖某区。邵每碰到一次就说他一次:“你还想第三次再进去?那就非坐牢不可了!为啥动那歪脑筋?你看我扫地,靠劳动挣钱,不是很好吗?”
说归说,邵中国想,还得给他找份工作,有了固定的吃饭地方,心就不会这么活了。
经年累月,邵在朝晖这一带已积聚起了很好的人缘和口碑。他在扫地时结识的一个公司老板,答应了邵中国:只要你做担保,就让周干送电器上门的活。
一年以后,老板信任了周,又让他干起了把营业款送银行的活。这下,邵有点担心了。他反复去和周谈心,警告他“你要是贪钱,我就是追到老家也会把你追回来。”
还有一个女的,叫周洁,30来岁,灌南县另一个乡的,和丈夫一起来杭打工,在西湖区某单位做保洁工。2003年6月的某一天下班途中,被一辆车撞成重伤,连续昏迷五天。肇事车逃跑了,高额的医疗费用从哪里来?无奈之下,周洁的丈夫和老乡一起找到了党支部。邵中国和李学诗一起赶到了同德医院,看望了处于昏迷中的周洁。看到在一旁默默流泪的周洁的丈夫,邵中国拍拍他的肩:“你等着,我们一定管到底。”
邵中国和李学诗又赶到周洁打工的单位,商量医疗费用的事情,对方一口回绝了。怎么办?流动党支部决定向法律求援。他们向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咨询,得知周洁下班途中出事,理应得到单位的合理补偿。有了法律的撑腰,他们再次返回该单位,这次,事情终于有了圆满的解决,对方给周洁支付了一万多元医疗费用,解了周洁的燃眉之急。
五天后,周洁苏醒过来。更幸运的是,一点后遗症都没留下。
几个月后,周洁的老公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肇事车,把司机扭送到了交警大队。
人心换人心。原来是流浪汉,后来靠邵中国找到一份工作的龚金贵说:“凭啥人家就该给我找工作?我做这份工作,得对得起人家啊。别人都往家乡脸上贴金,就我抹黑?这个脸,我也丢不起。”
听到这话,邵中国流泪了。他给人介绍工作,都是“蚀本”的。老家的人来杭找工作,如果没有亲朋可投靠,一般就住在他家。邵家管吃管喝,一直到找到工作为止。最多的一次,家里同时住了5个来找工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