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民间“种子”缘何出局 第五批省级文保排座追踪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处原本不起眼的建筑和场所,却凝固着一段辉煌的历史。相隔8年之后,省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五批163处省级文保单位的名单。至此,我省的省级文保单位总数已经达442处。因为时光的雕凿和积淀,文保建筑和场所,往往便成了一座城市的文化之窗。

  钱塘江大桥、西湖三潭石塔、跨湖桥遗址、富义仓……翻看这份名录,除了这些熟悉的名称外,还有苍南的矾山矾矿、江山的三卿口制瓷作坊等陌生的名称,而八卦田、孩儿巷98号老宅等一些在杭州名气较大的遗址和建筑则没有名列其中。公布之后,民间舆论啧有疑问。

  它们为什么入选或“名落孙山”?是什么导致了民间眼光和专家判定的错位?对于那些“落选”的遗存而言,它们究竟是湮没在民间的珍珠还是俯首可拾的历史碎片?

  矾矿受保护凸显文保新观念

  这次公布的163处省级文保单位是从全省75个市县申报推荐的356处址中选出来的。苍南的矾山矾矿作为仍有部分生产活动的遗址,被公布为这次的省级文保单位后,引起了不少关注。“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像钱塘江大桥,至今也还在通车。”省文物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说,作为历史的留存,大多数文保单位都仍在发挥生产、生活的作用。而苍南的矾山矾矿,本身就有6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我省手工作坊的历史性代表,入选省级文保单位,也是很自然的事。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我省对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以前,我们对古墓葬、遗址比较重视,而对近现代的产业、手工业遗址不是十分重视。它的入选,也说明了我们文保观念的改变。”

  与苍南的矾山矾矿同时被列为文保单位的手工业作坊,还有嘉善的窑墩、江山三卿口制瓷作坊等几处。

  钱江大桥入选近现代建筑受“青睐”

  1937年通车的钱塘江大桥、建于1933年的杭州清泰第二旅馆旧址,包括新新饭店中、西楼、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静逸别墅在内的北山路近代建筑群……一大批近现代的代表性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录,是这次公布的文保单位的又一个亮点。“虽然年代不长,但是从历史、艺术、科学的价值考证,它们的入选有足够的理由。”文物局的同志介绍说,比如,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的公路铁路两用桥,由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至今已安全通车68年,它结束了我国近代大型桥梁由外国人一手包办的历史,成为我国近代桥梁史上的里程碑。而又名群英饭店的清泰第二旅馆旧址,作为民国时期杭州旅馆业的实物遗存,沿用至今总体布局未有大的改动,其90余年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杭州商业发展的历史。第一届西湖博览会工业馆旧址则是现存惟一的1929年西博会专业场馆,是我省近代保存下来的极少数大跨度公共建筑,是研究近代杭州经济、会展业发展、公共建筑变革的最佳实物案例。

  [1]  [2]  [3]  下一页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记者 陈欣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