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杭州新闻 正文
   

杭州,外来创业人员的天堂
www.zjol.com.cn  2005年04月1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记者 俞斌

  杭州,总和“天堂”的美名如此接近。然而,当她面对的不仅是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而是还有近200万的外来人口时,天堂的魅力是否依然不可阻挡?

  打开google,搜索“外来人口犯罪”,跳出的结果有9.47万条。于是,有人把外来人口作为一个城市不平安、不稳定的首要责任者。杭州,对此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有一组数据引起了杭州人的关注:从近几年拱墅区东新、石桥两个派出所的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在被抓获的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中,流动人口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80%左右;而同时,受侵害的对象80%也是流动人口。

  这组数据还有一个注释: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郑贤胜说,原先公安机关在执法的时候,往往把外来人口当成治安隐患。而事实上,外来人口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一的人有违法犯罪的行为。

  这是一组有意思的数字,解释更是向城市的管理者提出了这样的挑战——如何创建一方平安?如何让外来人员在这个城市得到和谐发展?

  杭州,交出了她的答卷。

  源头上管理:管理是亲情式的

瓜山南苑一瞥

  对一个在外漂泊的人来说,亲情无疑是最缺乏而又最渴望的。而如果这个城市对他们的管理是“防范式”的,进行严查、重罚、雷厉风行的整治,实际就是把外来人口放在了城市的对立面上,加深了他们与城市的隔阂。城市的冷漠,很容易使他们增加对城市的仇视和不信任,被犯罪分子利用。温情脉脉,是来杭州的人对这个城市的最初印象。如今,城市的管理者们把温情洒向了来杭务工者。

  4月18日下午,记者来到杭州拱墅区瓜山南苑社区。如果没有陪同我们的拱墅区综治办副主任钟鸣的介绍,我们难以相信眼前一排排整齐美观的三层楼小洋房,竟然是农民村居。在这个农民小区里,共有167户房东,出租的房屋上千套。

上榜亮相

  这里的出租房都采取星级管理,167户房东,都被打上了从一星到三星不等的星级。根据“谁出租、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房东的管理责任:对每一名房东都签订治安责任书,并根据出租房防盗设施、消防设施是否齐全,房东是否督促流动人口及时办理暂住证等9个方面进行分等级考核评定。在星级化管理中,把出租房分为三类:三星级的是“优秀”,二星级的是“良好”,一星级的是“合格”。

  陈春德,是这167户房东中2个三星级户之一。他向记者展示着房客的钥匙。“他们都相信我,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他显然对当前的状态非常满意。过年过节同桌吃饭、相互发送祝福短信……在他看来,星级评比,让他和房客保持了一种亲密而又规范有序的关系,这种关系让他们在瓜山南苑和谐地生活着。

  李伟,江西人,上个月刚租了这里的一套房子,办了个小照相馆。他说他是慕名来到这个星级管理社区的,“因为这里比较安定”。

  徐海华,上塘派出所副所长,他的介绍是结论性的:瓜山社区去年一年发案63个,南苑只有2个,而前年是12个;横向比,周围有个社区,人口比瓜山多1.2倍左右,尚未实行出租房星级管理,去年发案363起。

  市民式服务:服务是人性化的

  “市民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杭州有关部门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尽可能给外来人员和普通市民一样的待遇,如凭《暂住证》办理市区公园年票、车辆注册登记、报考驾驶证、边境通行证和申请赴港澳商务活动。在市民化管理试点的石桥镇,外来人员子女还可以凭《暂住证》就近入托和入学。

  同时,杭州市公安局副局长郑贤胜表示,今后杭州警方将不再对流动人口集中地区进行拉网式“扰民”清查,外来人口也可各自在杭州居住的社区或村委会获得更多社区服务和参与管理社区的机会。

  ……有关杭州对于外来人口的服务,说到底,在于,杭州人不再把流动人口当作“外乡人”。“来杭创业务工人员”的称呼,代替了“民工”的称呼;在余杭,走到哪一级政府,那里的工作人员都会琅琅上口地说出“外地人,本地人,都是余杭人”,在拱墅区,“称呼改一改,服务变一变”成为一项持之以恒的活动。

  称呼的变化不止是语言上的转变,更多的意义在于理念的更新。于是,新的理念产生了新的服务。

法制学校

  在上塘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前移了。在250平方米的“一站式”来杭创业者服务中心,设置了办证大厅、法律前置教育室、法制学校等。在这里,设置了非常贴近外来人员工作和生活的相关内容课程,如社会管理与环境卫生、劳动就业与劳动保障、工商管理与食品卫生、婚姻家庭与计划生育等,至今共举办了12期培训班。一位名叫苏南方的青年,在这里听课学习后,最大的感受是:我知道如何做个城里人了。

  图书馆、卡拉OK比赛……类似的活动在外来人员的生活中,已经不是稀缺之物,他们的孩子,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关爱。拱墅区目前在校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近万人,比上一年度增加近2000人,独立设置学校增加到4所,教学班从2个增加到17个。同时,还成立了浙江省首家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教育问题列入研究范围的学会:“来杭创业者子女教育学会”。

  民工二代城市接受相对优质的教育,早日融入城市问明,接受城市文化的熏陶,这些举措让外来务工人员对杭州这个美丽的城市充满了认同感。

  平等式维权:维权是公正有效的

  来杭创业者,从农村来到城市,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是城市生活群体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其合法权益时常容易受到侵害。如何创造一个公正的法制环境,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

  安徽来的王姓小伙子向记者坦言:当初就认为“自己是外乡人,一旦发生矛盾,吃亏点算了”。

  于是,在上塘镇就诞生了“来杭创业者调解工作站”,人员全部来自流动人口中文化素质较高,在他们当中又有一定威信的来杭创业者。这个工作站有4个职能,一是宣传法律,二是进行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三是排查不稳定因素,四是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由于来自外来人员中间,语言相通,风俗习惯相知,因此,具有较高的信任度,对解决各类矛盾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为外来人员讨工资,也是杭州各司法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上塘司法所所长沃建孟就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他们就为100人讨回工钱54万元,外来人员把他们当成了知心人。

  “开放、大气、精致、和谐”,这是杭州的追求。当这也成为来杭创业人员的共识时,我们看得见的明天,美好是显而易见的!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俞斌

 网谈·时评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