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钱塘人物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夜夜枕着枪入眠
——一位宁波警官的东帝汶维和经历
www.zjol.com.cn  2005年05月26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阳光下,蓝色的贝雷帽十分显眼。昨天下午,在鲜花的簇拥下,胸前佩戴3枚勋章的郭伟健步走出萧山机场,举手投足间,尽显果敢和精神。

  郭伟是省公安边防总队宁波支队的一名警官,2003年10月25日他成为一名联合国维和警察,与其他15名中国警察一起飞赴东帝汶执行维和任务。昨天下午,在其下榻之处,他向我们讲述了难忘的东帝汶维和岁月——

  艰苦超出想象

  2003年10月,经过漫长的飞行,我们来到了东帝汶。虽然临行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这里工作条件的艰苦和危险,还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到处是残垣断壁,城市景观遭受严重破坏,很多公共设施几近瘫痪……

  经过一系列培训学习之后,2003年11月7日,我被安排到Bobonaro地区边防警察部门。在这里,我和其他5位维和士兵一起租了一幢房子作为住处。这里的生活条件和宁波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住得很简陋,还要经常面对停水、断电带来的诸多不便。东帝汶终年高温酷暑,一到雨季,衣服一天要湿透好几次。由于气候潮湿,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后,不少同事都得了风湿病。

  经常望桥兴叹

  我所在的Bobonaro地区是山区,这里的路况非常的恶劣。我刚来时每天要去边检站检查工作,因为路况不好,10公里不到的山路要开大半个钟头,途中要经过两座木桥,由于年久失修,车辆上桥时能明显感觉到木桥摇晃。到了雨季,河水经常漫过木桥,车辆没法通行,我们只能望桥兴叹。

  一次大雨天,我们小心翼翼地开车在山路上,突然一棵大树迎面倒下,幸运的是只砸到了车头。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这样幸运,2003年5月,在另外一个地区执行任务的5名韩国维和士兵,就在经过一个河床时被突然而至的洪水卷走了……

  患上了登革热

  东帝汶属热带雨林气候,蚊子特别多,这些蚊子长得又大,咬得又狠,还会传播“登革热”和“马来热”,国内配发的花露水根本不管用。我们每天都要用灭蚊药水把屋子的角角落落喷一遍,然后拿出长袖外套换上,可即使这样仍免不了被蚊虫叮咬。

  有一天晚上,我和一位同事从外面回到住处,因为停电,只得摸黑进门。我们一进门就感到屋内特别冷清,原来两位中国同事和一位澳大利亚同事都染上了“登革热”,全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

  尽管一再防范,但我仍没有幸免。去年5月的一天,我突然感到浑身无力、虚汗淋漓,发烧、呕吐,一检查,我患上了“登革热”。幸运的是,可能是因为我的体质好,我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枕着手枪入眠

  我第一次跟随边防局长去边界线巡视,站在桥上可以看到边界线对面荷枪实弹的军人,我向他们挥手,他们也向我挥手,我一点不觉得有什么危险。然而局长马上就告诉我,前不久,对面有人向这里开枪,并引发枪战,导致两地商贸的惟一市场被关闭,一直到现在还未开。听局长这么一说,我心里陡然冒出一股凉气……

  一天晚上9点多,我们刚睡下,屋外就有人向我们的门上砸石头。过了10多分钟,又有两块大石头砸在了两名女同志卧室的窗上,同住的澳大利亚警察实在是忍无可忍,拿起枪和手电冲到门外,只见五六个当地的小青年迅速跑开了。因为担心危险,也不能去追,大家不敢闭眼,只能一直守到半夜。

  第二天,当地警察告诉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将手枪子弹上膛,压在枕头下,以防突发事件,此后,我的枪夜夜都垫在枕头下。

  当上边防队长

  我的日常工作是协助当地边防警察做好边境地区的反恐、反偷渡、反走私工作,从2004年7月开始,我开始担任所在地区边防部门的队长,下辖2名维和警察、126名当地边防警察。

  对当地警察的全面培训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从课程的计划安排、组织实施,到后勤保障、考试监督等,都需要我身体力行。

  本来我们是2004年6月要回来的,后又延期到10月。10月18日,我们接到上级命令,根据东帝汶任务区维和警察总部的要求,决定让我们10位同志继续在任务区坚持工作半年至2005年4月底。这源于中国警队的出色工作。听说其他国家警队也有要求延期的,但有的没有得到批准,或者只是批准了部分人员的申请,像我们这么大批全留下来的,只有中国一家。

  故乡常入梦中

  我们刚到东帝汶的时候,走在街上,经常有当地的老人、小孩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喊“China,China”。和当地百姓交谈后,才知道原来他们能够从我们胸前的中国国旗图案认出我们是中国人,而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好,也常常让我们感动。

  我们的辖区没有什么娱乐设施,生活比较单调,所以我们总是积极地开展交流和沟通。无论是在煮饭或吃饭的时候,大家总是一边开着玩笑,一边倾吐内心的烦恼和对家人的思念。我是篮球爱好者,不但自己出钱购买了篮球,还积极组织身边的国际人员开展健身运动,大大地活跃了周围的气氛。

  在异国他乡,感受最强烈的是思念祖国、家乡和战友。一到晚上,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的家人、朋友和战友。所以每次收到国内的电子邮件,是我最高兴的时候。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通讯员 陶香永 陈勇 本报记者 薛建国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