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双眸中能看到春天,可爱的笑容中蕴藏着好奇,活泼的身影不知疲倦地探索……小朋友,这如同露珠般鲜嫩可爱的生命,寄托了我们无尽的热爱,承担着了社会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盘点一下他们在天堂中的幸福生活。
2001年市政府颁布实施了《杭州市儿童发展规划2001-2005年》,确定了“十五”期间杭州市儿童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方向。至2004年底,杭州0~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为115.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7%。
儿童营养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幼儿入园率达95.3%、义务教育入学率近100%、流动儿童报名即入学……杭州市统计局最新的一份统计监测显示,2004年,在已取得统计数据的45个指标中,已达到或超过“十五”规划的有36个指标,占80%。
娘胎里“先天足”
几年来,我市加强了孕产妇保健和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的管理,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23.20/10万下降到10.54/10万;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分别为6.3‰和8.94‰,比2000年分别下降3.57和4.64个千分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从上年的2.58‰下降到2.49‰。
浙江大学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冯磊:随着杭州人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孕妇和儿童的关注也在不断提升。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表明了杭州市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政府重视孕产期的检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社会及孕妇本身都比较关注自身的营养状况。新生儿体重低于2500克,被称为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率发生率降低,表明孕妇围产期保健和营养状况良好,大大降低了儿童智力残疾的发生和儿童的死亡,提高了出生人口的素质。
营养水平接近发达国家
至2004年末,全市婴幼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为95.1%,比上年提高1.07个百分点;4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喂养率为83.6%;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72%,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小学在校生国家体育锻炼达标率分别达到98.58%和99.63%。
浙江大学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冯磊:杭州市的婴儿母乳喂养率很高,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80%的比率。这说明政府很重视母乳喂养知识的普及,社会与个人都意识到母乳喂养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目前营养知识的普及不够全面,有的家长只注重蛋白质的摄入,我们还是建议家长限制儿童油炸食品、奶油、甜食和饮料的摄入量,以食物多样化,谷类食物为主,但要注意牛奶的摄入量,因为儿童适当补钙还是需要的。
幼儿入园率达95.3%
为满足家长对子女教育从小抓起的需要,我市积极推进学前教育低龄化工作,启动“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编写了0-3岁的《婴幼儿教养指导》系统教材,填补了省内0-3岁婴幼儿教材用书的空白。至2004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098所,在园幼儿为18.65万人,比上年增长5.4%,入园率达95.3%,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立新:已经有研究表明,幼儿园时期受到良好的教育,对小学、中学的学习都有巨大的影响。普及0—3岁的教育知识,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而幼儿园对孩子的智力、语言、动作、与人交往等社会化方面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
上述一串数字表明,杭州市幼儿教育正在走向正规,受益面越来越大。在全国来说,杭州的幼儿教育也是走在前列的。
学龄儿童都有书读
全市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全国和全省领先水平。2004年末,小学适龄儿童在校学生44.8万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初中在校学生25.23万人,入学率为99.99%、巩固率达99.97%,分别比上年提高0.19和0.0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为91.37%,比上年提高3.66个百分点。
省教育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健敏博士:杭州市在基础教育方面,推进速度很快,工作越做越扎实。在全国很多城市还解决“有书读”的问题时,杭州已经在解决“读好书”的问题,最鲜明的就是推广“小班化”。
从义务教育的公平来看,推行了“名校教育集团”,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优良的教育资源,为推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提供了可能。
民工子女报名即入学
采取“公办学校为主,民工子女学校为辅”的举措,2004年杭州新增民工子女学校8所,至去年末已达26所,在校学生8.3万人,做到凡是报名登记的基本予以解决,满足了流动人口中儿童入学的需求。
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通过独立办校、独立办班和随班就读等形式加快特殊教育的发展。2004年末,全市共有特教学校14所,“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3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姚立新:杭州市政府保证,凡是报名读书的流动儿童都有书可读,这是十分不容易做到的,可见政府是下了大决心和大力气的。这其中以公办学校为主,收费相对较低,可以让他们读得起书。
流动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都相对较差,流动性大,对正常的教育活动是一个很大冲击,政府、学校和老师要付出百倍的努力。解决了他们的教育问题,就是为流动人口分忧解难,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儿童中还有5%—10%属于特殊儿童。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则显得尤为重要。特殊教育有针对性,可以为他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前景。
儿童节目随到随看
儿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2004年,我市新增少儿频道和转播卫星少儿频道各1套。杭州电视台少儿频道全天播出18-20小时,自办节目3档《阳光地带》、《小伢儿》、《天天播报》和15个类别的专题、新闻板块节目;杭州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和西湖之声开设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宝宝贝贝》、《精灵小宝贝》等节目,主题健康、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生动活泼,集娱乐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寓教于乐,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收听、收视率不断提高。
省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心理学博士、同德医院心理科徐方忠医生:儿童文娱节目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前少儿节目偏少,现在出现了丰富多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目,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除了有知识传播,还可以在这些节目中学习社会技能。在动画片中,孩子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比如互相关心、不乱发脾气等,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商”。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道德感,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目前的少儿节目中可更多地增加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增加社会规范和社会道德的分量,让他们从小就学习做人。同时关注一下儿童、家长和老师的心理健康,在节目中传递心理健康知识。
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各界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维权体系,将政府、社会、法律的资源和力量共同于儿童的权益保护,最大限度地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全年共救助未成年人282名,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各基层派出所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目前,全市各公安机关与近500所城镇中小学开展了此项活动,有近800名民警担任了中小学校法制辅导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
杭州市不仅关注学校内的环境,而且关注学校周边的环境整治,通过“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家长学校”等打造一个青少年良好的生存环境,这在全国都是走在前面的。一个良好、平和的生存环境,不仅能使儿童情绪愉快,而且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维持良好情绪的培养。
儿童相互关心、相互容忍,更易于保持心理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当他们长大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时,可以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防止不良心理行为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