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 嘉兴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目标,就是群众满意——嘉善县领导班子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工作纪实

www.zjol.com.cn  2005年06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编者按:目前,参加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正进入最后一个阶段——整改提高阶段。本报今天特刊登反映嘉善县认真抓好整改的典型报道,供各地借鉴。

  3月25日,本报曾对嘉善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一事进行了报道。如今到了整改提高阶段,他们整改得如何?记者再次到嘉善采访,县委书记高玲慧说:“整改,从县委层面来说,必须从群众最不满意和呼声最强烈的事情改起,从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工作抓起。整改的目标,就是要让群众满意。”

  两个月来,嘉善县委通过各种方式征求意见,梳理归类出意见建议108条。他们对此“视若珍宝”,专门举行两次民主生活会进行专题研讨,最后确定了15条整改措施。

  群众期望的事,全力抓

  整改关键词:加快接轨上海步伐

  接轨上海喊了这么多年,为何成效还是不十分大?同为上海的“两翼”,相同的区位优势,相似的地理条件,为什么江苏的昆山引进外资的数量和质量、产出效应都高于嘉善?

  这条意见引起嘉善县委班子成员的沉思。

  “回头看,我们当初提出接轨上海的战略是很有远见的,而且得到全县干部群众的拥护,今天如果不把这项工作切切实实整改好,那么要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从何谈起?一定要实实在在地拿出举措来。”常委们一致表示。

  5月8日,《嘉善县2005年接轨上海行动方案》——嘉善历史上第一份“借力”上海促发展的蓝图绘就。在方案中,除确定接轨上海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外,今年各个部门需要做的事情也一一罗列。如果说以前接轨上海是部门‘单兵独进’,那么现在是全县上下‘整体出击’,工作力度大为加强。

  接下来是一系列举措:5月25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驻中国(沪)首席代表和其他著名企业负责人应邀来嘉善考察,嘉善良好的投资环境与区位优势让参观者心动不已,澳大利亚汉斯公司董事长弗兰克·赛罗蒂当场表示要在嘉善投资;5月31日,县委副书记姚高员带队和上海市金山区有关领导商谈“破界”,一条总投资1000万元、长2.5公里、连接嘉善县姚庄镇与金山区枫泾镇的道路项目有望在年内完成,届时姚庄农民种的蔬菜十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运到上海的菜市场……

  群众反感的事,坚决改

  整改关键词:治理“文山会海”

  干部群众的另一条意见是,“要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群众说,如果领导一天到晚只顾开会,哪有时间给我们办实事?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魏建国统计了一下,4月份他参加大小会议15个,其中某一周有4天都在开会。

  “现在有些领导不开会,心里就不踏实,认为一开会,工作就得到落实。如果上面来检查工作,就说‘会已经开过了’!”县委副书记、县长何炳荣一针见血地指出。

  干部群众意见大,就立即改。5月8日,县委《关于切实精简会议改进文风的通知》出台:全县性会议原则上每周不超过两次,如有特殊原因,安排在双休日或晚上开;没有会议任务的县领导不陪会……

  该开的会,也必须提高效率。部门和乡镇干部对这一举措更是欢迎。姚庄镇党委书记顾林法说:“以往不管大会小会,动不动就规定‘一把手必须参加’。现在是‘谁负责,谁参加’,自己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抓工作了。”

  会议减下来,督查便加强了。这在顾林法最近的会议记录本上得到了体现:5月份关于会议的记录只有3页,其余10多页记的都是县领导上门了解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的记录。该镇嘉声复合面料有限公司碰到了厂房紧缺和引进设备不到位等难题,企业陷入困境。副县长曹加进等到企业调研时发现这一情况,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使企业7月份即可投产。

  加强调研和督查,有效推进了工作。县委常委、副县长马佩莲说,现在有更多的时间下去摸情况,因此,对每一项工作负责人是谁、进度怎么样、以后会带来多少效益,心里清清楚楚,布置工作成竹在胸。

  群众欢迎的事,不间断

  整改关键词:建立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3月22日7时不到,73岁的老党员沈君豪就来到村民陈寿宝家中,等着“以前只在电视中看到的县委领导”的到来。“没啥事,就想见见书记,说几句心里话。”老沈认真地说。

  从3月中旬至4月20日,嘉善12名县委常委和县政协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等领导曾分别用7天时间,到各自的联系村“驻村一周”,摸实情、办实事。

  7天的“驻村”让县领导感慨良多:时代在变,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传统不能变。“驻村一周”既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也收到了“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的实效。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明说:“驻村期间,基层很多好的工作经验被了解和掌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保一方和谐,当地的经验其实是最管用的。”

  “大家一致的感受是,领导下基层,群众非常欢迎。既然老百姓欢迎,我们就要去做。因此,要把‘驻村一周’这种好的工作方法形成长效机制,实实在在地坚持下去。县委确定,今后每年抽出一定时间开展‘驻村’活动。”高玲慧说。

  群众得益的事,认真做

  整改关键词:加强对农民教育

  5月16日上午,从来没进过课堂的嘉善县陶庄镇汾玉村农民朱美恩早早来到村会议室,准备听第一堂课——《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和他一起听课的还有村里近百名自发前来的村民和几个村的村干部,上课的老师是县国土局法规科科长李志杰。这也是嘉善县“百姓课堂”第一次开课。

  “现在我知道征地补偿该拿多少钱了,‘百姓课堂’真好,能学到对我们农民真正有用的知识。”听完课,朱美恩意犹未尽地说。

  农民是县领导在征求意见过程中最被关注的群体。在15条整改措施中,与农民有关的约占一半,加强对农民教育是其中之一。随着民主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维护自己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但由于对相关法律、政策不了解引起上访的事情时有发生。如何在党委、政府与农民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让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百姓课堂”一方面对农民进行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实用技术、就业、环保知识、计生指导、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告诉农民县里要做什么事情,为什么要做,有关政策是怎么讲的,对农民有什么好处,让农民明白。用县领导的话说,这是“拉着农民的手走向现代化”。

  用农民身边的事教育农民,是加强对农民教育的另一种形式。村级简报就是其中一个“法宝”。如今,全县有50多个村办起了简报,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记者在惠民镇张汇村看到,最近一期的简报,有要闻,宣传国家及省、市、县的政策,还有科技知识、村务公开情况,以及为农民自编的小故事等。村党支部书记兼“主编”金连根说,简报看似不起眼,宣传效果却很好,农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来。“用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教育农民,这是村级简报最大的作用。”乡镇干部说。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周咏南 毛传来 褚定华 徐雪娟  编辑: 陈雪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