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老人赴美前最担忧的问题。5位老人中的4位没有出过国门,有的连西餐都没见过。到了美国,他们惊奇地发现,美国朋友对此早已作了精心的安排,两名老年妇女每天早晨到老人居住的旅馆为他们做饭。中餐和晚餐却没有固定地点,有时要赶一个多小时的高速公路路程。开始大家纳闷不解,后来才知道:在明尼苏达州,邀请他们到家中作客的人很多,并为有幸请到中国客人而感到骄傲和高兴。有一天,他们到一位医生家作客,这位医生的亲朋好友闻讯后全部赶来,与老人一起用餐、叙谈、合影留念。医生的女儿是个工艺美术家,她特地烧制了一批造型独特的工艺品,送给老人留作纪念。
在雷德温市的8天中,老人们乘坐的汽车每天都是陌生的。原来每天都有人自愿要求为老人服务,其中有退休职员、退役军人、农民。他们清晨驾车来到旅馆,把老人送到目的地,一路上,开门关门、上车下车,照顾十分周到。有一次,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农为大家开车。在汽车上,刘芳桥问他:“今天怎么坐您的车?”他高兴地回答:“为你们开车,是我争取来的。”他接着说:“我家离市中心很远,不能请你们到我家作客,为来自中国的英雄开次车,是我的一片心意。我的老伴也非常想亲眼见见中国客人。”第二天,他还真把老伴带来了。杜利特尔将军:“(我要)向你们所有的人说一声‘好样的’!”
3月22日,《美国之音》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下榻在雷德温市圣·詹姆斯旅馆的浙江老人。她向团长提问:“这次到美国后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团长答:“最大的感受是代表团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5位老人被当作英雄……”团长的话还未说完,记者抢着说:“他们抢救了杜利特尔将军,本来就是英雄,应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
杜利特尔及其轰炸机队成员,在美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英雄。
5位老人访美期间,先后参加7次大型与公众见面活动,与工商界、新闻界、学生、军人和政府官员4000多人会面。在这些场合,人们经常播放杜利特尔的讲话录音,许多人用敬佩的口气谈论这位将军。3月17日,他们驱车来到美国空军学院,受到院长、空军上将和1000多名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参观学院时,老人们看到一个特别的橱窗:在学院大厅最醒目的地方,放着一个玻璃柜,里面摆着一瓶1896年产的威士忌酒(杜利特尔出生年份),酒瓶周围有80个小方格,每个方格里有一只酒杯。酒杯代表80名参加轰炸日本的美国飞行员,谁去世了,就把他的酒杯倒放过来,直到剩下最后两个酒杯,才打开这瓶酒。现在倒放的酒杯共39个,还有41位飞行员健在。橱窗的前面有一架B25型飞机模型,右侧是杜利特尔将军的塑像。学院的军官告诉老人:美国人民敬仰杜利特尔将军和他的同伴,这是他们为美国作出的特殊贡献赢得的。1941年12月7日,美国在太平洋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被日本联合舰队的炸弹和鱼雷摧毁。翌日中午,因行动不便而深居简出的罗斯福总统作出了异乎寻常的举动,亲自前往国会,而且没有坐轮椅,由他的长子搀扶着走进大厅,向参、众两院发表讲话,把12月7日当成“永远是美国的国耻日”。他同时敦促军队首领制定一个还击日军的作战方案。
一位想象力丰富的海军上尉献上一计,并很快得到认可:美国空军调集全国最优秀的飞行员,组成轰炸机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穿越日军的海上防线,轰炸日本本土。然后,飞机到中国或苏联的空军基地降落。
詹姆斯·杜利特尔中校受命执行此项任务。他是一位传奇式的飞行员,在美国空军服役多年,创下过许多飞行速度纪录,曾首创空中跟斗接跟斗特技飞行,并帮助研制出夜间飞行的仪器。他退役后在工商界取得了成功。但在战争中,44岁的他仍主动要求返回现役岗位。
1942年4月17日,航空母舰“大黄蜂号”载着16架B25型轰炸机在浓雾中向日本靠近。第二天凌晨,这支“任务部队”在汹涌的大海中被日本侦察船发现,船上发出的电报被“大黄蜂号”截获。直到此时,杜利特尔才接到重要使命——轰炸东京、横滨、神户、大阪、名古屋和横须贺的日本海军基地。杜利特尔第一个把轰炸机驶到起跑线上,飞机随即腾空而起,其他15架飞机也跟着升空,呼啸着冲进雨帘。
杜利特尔率机轰炸日本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士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同时也使他一举成为美国妇孺皆知的英雄。他以后被晋升为四星上将,誉为国家英雄,1989年布什总统授予他美国最高文职奖——总统自由奖章。
事隔50年,参加营救、护送美国飞行员的浙江老人,以“救命恩人”的身份来到美国。美国人中不论是老友重逢,还是素不相识的,都向老人们翘起了大拇指,共同表达这样一种想法:杜利特尔是英雄,你们冒着危险抢救并使他生还,同样是了不起的英雄。现年95岁高龄的杜利特尔,居住在加利福尼亚的卡梅尔,因年事已高,他未能参加与“救命恩人”的重逢,但他的感谢信却满怀深情:“你们、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村庄和你们的国家可以为50年前所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和英雄行为而感到骄傲。(我要)向你们所有的人说一声‘好样的’!”
3月24日,明尼苏达州州长在首府圣保罗会见5位老人,感谢中国人民救了美国飞行员,并当场将由他和州国务卿签名的感谢信交给了老人。副州长代表州政府向5位老人颁发了荣誉公民证书。在罗彻斯特市一次近500人参加的聚会上,市长亲自授予老人荣誉市民证章和人类杰出服务奖,希望该市与浙江省的某个城市结成姐妹城市的友好关系。明尼苏达州众议院举行全体会议,100多名众议员用热烈的掌声通过表彰5位老人营救美国飞行员义举的决议。
5位老人访美引起美国政府重视。布什总统以他和夫人的名义写信祝贺5位老人与被营救的部分美国飞行员重逢,并向“保护过我们坠落的飞行员的中国公民致以特别的问候”。美国防部长切尼在会见老人时,代表美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在二次大战中不顾个人安危营救美国杜利特尔轰炸机队成员的行动表示感谢。飞行员的女儿:“要不是中国人救了我爸爸,今天就不会有我站在这里讲话。”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
3月20日,5位老人与50年被救的美国飞行员在雷德温市重逢。其实,两国老人已来到该市,穆恩先生事先没有让他们相见,而安排在这一天以记者招待会的形式,让这些分别半个世纪的老人见面。几十家报纸、电视台的记者早早来到重逢之处詹姆斯旅馆,抢占最佳角度,把摄影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悬挂着中美两国国旗的主席台。明尼苏达州州长德雷斯达得夫妇和雷德温市市长西尔夫妇赶来参加这个历史性聚会。
期待、渴望、焦急……强烈的思念之情此刻占据了两国老人的心。是梦?不是梦!
上午11时,招待会开始。主持人穆恩的介绍把与会者带入那个险象环生的战争岁月:参加轰炸日本的大多数美国飞机油料耗尽后在中国坠毁,一些人落入日本人手中,架飞机飞到了苏联。80名飞行员中,5人在飞机坠毁或跳伞时丧命,8人被日军俘获,其中3人被处死,1人死于狱中,其余4人在战争结束时获释。杜利特尔和60多名飞行员经中国人民奋力营救安全返回家园……此刻,只见一号机领航员波特和杜利特尔的副手科尔登上了主席台。身材高大的波特向观众深情地讲起了当年在浙江临安上空跳伞的惊险场面:他和勃莱茂尔趁着夜色躲在隐蔽处,不久被人发觉逮住,被怀疑是“轴心国”的人,他们被缴了枪,押进祠堂审讯。他们急于表明不是来自“轴心国”,可对方一句话也听不懂,大家心急如焚。此时,从远处传来耳熟的英语:How do you do?
……
美国一号机飞行员波特(左)、科尔(右)与一救命恩人”朱学三重逢时,热烈拥抱。
波特介绍到这里,穆恩立即请朱学三从左侧走上主席台,并对观众说:“这位用英语消除误会的就是当年的小学教员朱先生。他使农民知道飞行员来自美国,是同盟军。”
场上顿时掌声四起。穆恩继续介绍:弄清了飞行员真实身分的中国人,马上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在朱先生的帮助下,他们与在这之后从山沟草丛里找到的莱纳德一起来到天目山上的浙西行署,与同时跳伞的杜利特尔、科尔会合。
见到50年前的救命恩人,波特、科尔伸开双臂,立即大步迎了上去。三个老人紧紧拥抱。
与刘芳桥见面的是在遂昌县北洋村坠毁的3号机飞行员家属。乔治奥娜·欧祖克走上主席台,她是代表因身体欠佳而无法出席重逢活动的父亲,前来与刘芳桥见面的。欧祖克宣读了她父亲给刘芳桥的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声音颤抖,异常激动,最后,她用沙哑的声音说:“要不是中国人救了我爸爸,今天就不会有我站在这里讲话。我从心底里感谢中国人,感谢救过我爸爸的恩人。”
飞行员沃克特的弟弟布德·沃克特和夫人走上主席台,面对众多记者,他嘴唇嚅动,久久说不出话。此刻,他或许想到了50年前哥哥跳伞殒命后,中国农民为防野兽侵袭连续几昼夜在山上守护尸体,最后用上好棺木把尸体入殓运到衢州机场的往事;他或许想起了穆恩先生两年前到中国寻找飞机残骸时带回的哥哥遗物——一把剃胡子刀……他抱住被人搀扶走来的刘芳桥,只是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刘芳桥语气平静:“50年过去了,这些事我都忘记了,你们还记得这么清楚?!”
全场都为这位中国农民的纯朴鼓掌,有的还激动得站了起来。
赵小宝当年帮助丈夫营救14号机飞行员时,年仅18岁。5位飞行员中,目前还有3位健在。威廉斯、塞勒紧紧握住赵小宝的手,问她:“你还认识我们吗?”她瞪大眼睛端详良久,才点了点头。
“你们当时不怕日本人的报复吗?”当年的美军飞行员提出了半个世纪前的疑问。
“知道你们是打日本兵的,也就没有想到遭报复。”赵小宝答道。其实50年前她就用行动作了回答……掌声中,穆恩先生的夫人捧着一束鲜花走上主席台,送给了赵小宝。
曾健培与被他营救过的11号机驾驶员开普勒,已有多年书信往来的历史。此次重逢,格外亲切。两人握手后,开普勒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易拉罐啤酒,用双手送给曾健培,说:“这酒送给你作纪念。”曾健培愣,但很快明白了他送酒的用意:50年前,开普勒跳伞被救后,会说英语的曾健培问他需要点什么?开普勒说想喝啤酒。虽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搞瓶啤酒不易,但曾健培最终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如今,开普勒以酒表心情,曾健培为美国人的风趣、幽默欢笑,接过了开普勒递过来的50瓶(一年一瓶)啤酒。
陈慎言用他那良好的医术使7号机上的飞行员转危为安。经他治疗过的达文波特、麦克卢尔、撒切尔看到这位大夫,不禁热泪盈眶。他们回忆了自己在海上跳伞受伤后,陈慎言用轿子把他们抬到恩泽医院治疗的经过。达文波特讲到一半,在台上激动地挽起裤脚,指着小腿上两块疤痕:“我忘不了它。是中国医生治好了我的伤,他是最出色的医生,挽救了我的生命。”听了达文波特的话,陈慎言想说什么呢?他想说的仍然是50年前送飞行员到昆明分手时讲过的话:“我是个医生,挽救病人不需要附加条件,这是我的责任。”
陈慎言向美国朋友讲起此行的最大遗憾:没有见到好朋友劳逊。
当年跳伞的5位飞行员中,劳逊伤势最重,送进恩泽医院后,陈慎言为他施行截肢手术,保住了他的性命。待伤势好转,陈慎言又亲自护送劳逊到昆明取道印度回国。劳逊对陈慎言一往情深,在他口述的那本《东京上空30秒》书中,专门有描写陈慎言给他治疗、抢救、护送的内容。1945年3月,陈慎言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学习,劳逊自己驾驶福特汽车公司为他特制的轿车到机场迎接。两人以后书信往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此次出访前几个月,陈慎言还接到劳逊妻子的信,说他“身体很好,整天坐在轮椅里”。令人遗憾的是,劳逊在两国老人重逢前几个月病故了。
陈慎言想得到一本《东京上空30秒》。美国朋友告诉他:此书40年代出版后,没有再版过,书店里难以买到。这件事被一位飞行员的亲属知道了,她慷慨献“宝”,把家里珍藏多年的书送给了陈慎言,陈慎言如获至宝,带回了中国。
重逢的故事还在继续。从这一天起,8位美国飞行员和他们的家属,一直陪同老人活动,朝夕相处,畅叙友情。
相逢不是梦。5位中国老人在离开美国时,盛情邀请美国飞行员再来浙江旧地重游。
还会有相逢的故事,还会有美好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