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科教文卫新闻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高考面前,他们决定撤
对温州玉壶中学七成应届生弃考现象的观察
www.zjol.com.cn  2005年06月2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如今的高考虽不再是独木桥,但也足以令考生绷紧心弦。

  深读指引 在众考生眼里,高考成绩大约昭示着今后将会有何种出路。然而,正当千军万马向高考冲刺时,温州文成县玉壶中学却爆出冷门:今年该校两百余名高中毕业生,约七成放弃了高考,而选择了等待签证出国打工。玉壶中学这一独特的高考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几乎在一夜之间,文成县玉壶中学成了引人注目的学校。就在高考期间,该校创下了一项让温州其他中学望其项背的纪录:该校高三四个班200余名学生,参加高考的只有58人。众多学生放弃了高考,准备出国打工。

  社会上各种议论一时沸沸扬扬。一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纷纷指责玉壶中学那些不参加高考的学生走上了歧路。岂能为了赚钱,放弃大好读书前程?一些人还对玉壶中学的教育侧目以待。一向宁静的玉壶中学显得山雨欲来风满楼。

  虽然外界担忧,但玉壶中学的不少老师都对学生的做法持理解的态度。玉壶中学校长胡绍亮,这位素来低调的校长,在与记者交谈中明确地亮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学生没有必要千军万马去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出国打工同样是一条出路,学生的选择没什么不对。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意愿。”

  初衷

  小镇靠出国致富

  洋打工有点无奈

  玉壶中学现象,自有其特定的背景。玉壶镇侨联副主席余序整说,玉壶人出国算起来现在已经到第四、第五代了。据镇里最新的一次调查表明,玉壶镇常住人口有11000人左右,在国外的却有23000人。玉壶中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有亲属在国外工作生活,遍布十多个国家。因为有了出国打工这一“无烟工业”,使没有工厂、人均田地不到一亩的玉壶镇,成了文成县为数不多的经济强镇之一。文成县一位干部透露,去年一年,华侨和出国打工人员从海外带回文成县的资金有2亿多美元,玉壶占了20%左右。

  有了这层关系,出国打工成为玉壶人脱贫致富的一大途径。特别近几年欧元上涨,去欧洲一些国家打工更成为玉壶镇年轻人的目标。

  不过,我们不能就事论事,玉壶中学现象多多少少折射出温州人的高考观念。

  玉壶中学学生热衷于出国,这本身也透着一些无奈。该校校办主任周裕胜解释,玉壶中学高中生大部分学习基础不好,每年中考,学校里初中部的一些尖子生会被县里和市里的一些重点中学像收割机一样“收割干净”,剩下学生的成绩大多处于中下游,最终导致玉壶中学历年高考上线率低,能上名牌高校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

  此外,玉壶中学作为一所山区的普通中学,师资薄弱。看到高考前景黯淡,许多学生最终选择了出国打工这条路,而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出国打工。一位姓蒋的家长与记者交谈时,一再提到他在玉壶中学读高二的儿子成绩一般,如果明年能考上大学,顶多也就是极其普通的高校。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儿子考上了普通高校,三年大学至少要花四五万块钱,毕业后,按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也就只能进一些企业打工,每月拿1000多元的工资;但是如果儿子高中毕业后去意大利打工,哪怕是做裁缝,每月也能领到折合1万元人民币的工资。既然都是打工,出国打工不仅能省下培养孩子上大学的那笔钱,而且高收入对孩子以后的创业也有帮助。这位家长的话道出了玉壶中学众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今年开始,针对学生毕业后多数选择去意大利打工,玉壶中学不惜高薪从大连聘请了一位意大利语专职教师给高中部的学生授课。采访期间,记者特意去课堂观摩了意大利语课,在高一(2)班,记者看到,课堂纪律相当好,学生对学习意大利语的热情普遍很高。下课后,女教师路阳介绍,让学生喜欢学意大利语其实在教学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他们觉得这门语言对他们日后出国有帮助,只有学生觉得这门课程对他们有用,才会收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1]  [2]  下一页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林一笑 蓝盾 汪一新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