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318国道色季拉山段公路
在高海拔的色季拉上,内地过来的我们说话都带着喘气。不能跑,不能跳,稍微的剧烈运动都可能换来胸闷甚至晕厥的可能。一个二三十岁的壮汉,在这里也只能发挥40%左右的劳动力。
挡墙边,来自云南的民工关克伟正清理着山上滑下的泥石。这个30多岁的汉子已经在色季拉山工作了三年。说起朱汉华,他身边的兄弟们也围了过来。韩卫平、张树安……这一个个名字也许朱汉华早已经不再记得清晰,但是他们却记得那个个子不高、黑黝黝皮肤的博士经常来到他们低矮潮湿的工棚,和他们一起吃饭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
“工资能按时领到不?家里孩子的读书费按时发给你们了吧?衣服记得一定要烘干了再穿。”再次见面,朱汉华依然记得说这些话,只是少了那本从不离身的记事本。
民工小张告诉我们,色季拉山常年下雨,民工们的衣服经常湿透了随便晾在工棚外继续穿,不少工人晚上就光着膀子在防水布支起的简易帐篷里睡觉。一个雨晚,放了工大家还是这么张罗着准备休息,朱汉华冒着瓢泼大雨一头钻进了工棚。“工人师傅看我来了,都很高兴。他们特意煮了面条,加上几条发黄的菜叶还放了一把红辣椒招待我。”朱汉华说,湿冷的雨天,那碗面条吃得真贴心。
“那一夜,我没睡好觉。”小张笑着告诉朱汉华:“你全身湿透的闯进来,一屁股坐在我床上,那垫被都湿了。”
就在那次以后,朱汉华召集了所有项目经理和包工头,要求他们指定人手专门负责将民工的湿衣服统一收起来烘干。
负责色季拉山某路段工程的西藏天怡公司项目经理陈明建说,朱总对民工的政策还有不少。包工头领取民工工资需要和民工代表一起签字,以保证按时发放到每个工人手中。农民工子女的学费问题也让朱汉华挂心。参加工程建设的农民工大部分来自四川、青海、甘肃等省,从西藏汇款到内地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朱汉华下了一道死命令:所有农民工子女的学费必须在8月初汇出,让孩子们在9月1日开学前收到学费。如果工程没有验收,钱可以预支。
朱汉华这么理解:“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理解民工的心情。为了西藏的交通建设,他们远离家乡,抛妻别子,我们有责任关心他们子女的读书问题,为他们及时筹足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