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全市30余名正规教练还嫌多
杭州陪驾市场成鸡肋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02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昨日,杭城媒体竞相报道的“陪驾第一案”使陪驾市场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杭州陪驾市场现状如何?是否规范?记者昨日在进行一番调查后发现,对于杭州陪驾市场的今天和将来,杭城各陪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都不敢抱有过多的幻想。杭州的陪驾市场到底怎么了?

  全市只有30余名正规教练

  据主管部门介绍,杭州陪驾业从2002年年初兴起,到当年年底便达到了最红火的时候,一度有大大小小的陪驾公司六十余家。

  然而,仅仅只过两年半的时间,局面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事实上,到去年10月份,我们对杭州的陪驾公司实施信用质量考核时,已经只剩下38家进入我们的考核程序,淘汰至22家之后,坚持到现在还在从事这项业务的公司,大概只剩下10来家了。”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教学管理处副处长许明明如是说。

  许明明告诉记者,自从整顿完毕之后,他们便再也没有批准过新的陪驾公司。而到去年10月为止,杭州真正通过他们考核,取得陪驾教练证的还不到40人。

  “这么几个教练能满足广大学车者的需求吗?”考虑到近几年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学车热潮,记者不禁心生疑问。“不是不够,而是太多。”许明明称。

  一个月能赚2000元已算不错

  许明明告诉记者,如今在杭州的陪驾公司一般都是由一人一车组成的小公司,像“易驾”那样的公司,已经算是上规模的大公司了。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这些陪驾公司,运转得比较好的,每个教练每辆车一个月的纯利润也只有2000元左右。

  “我最好的时候,一个月的业务,包括商务陪驾(即包含中途替班等工作)在内,也只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一直在从事陪驾行业的薛忆告诉记者,而他的“天地行”陪驾公司则是典型的一人一车一教练的公司。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原本应该紧俏的行业如此“荒凉”呢?许明明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的私家车多了。

  “无证教练”主管部门很难管

  一方面是陪驾公司逐步被渐多的私家车抢去了自己的市场,实行着自然的淘汰;另一方面,因为易驾公司在事故中死去的“教练”李江并没有管理部门核发的教练证,让人们更多地将矛头指向了陪驾市场的管理。

  “浙江目前还没有出台陪驾方面的完整法律法规,同时,因为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太少,不可能专门为之配备一整套的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许明明称,正因为缺乏一些必要的执法依据,他们只能在入行门槛上予以严格要求。据悉,他们不但要求每个公司在申请之初配备好经过他们考核的陪驾教练,而且,每辆车子也必须是经过公安交通部门审批通过,符合上路要求,并按照行业管理规定达到2级车况的车子才行。

  对于类似于“陪驾第一案”中的“无证教练”的情况,许明明解释说,由于现在的陪驾公司多是小型公司,偶尔遇上业务繁忙的时候,临时找辆车、再找个驾驶技术还行的人来充当临时的教练就成了必然。“按照现在最新的规定,我们的运管稽查人员是不能单独上路拦下正常行驶车辆检查的。”这样一来,只要没人举报,一般是不容易被发现的。

  杭州陪驾何去何从

  面对着越来越少的赢利,靠着偶尔的业务度日的杭州陪驾业眼下已成为许多从业者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陪驾第一案”,更让不少陪驾公司打起了退堂鼓。

  “北京、上海等地都有相关规定,初学者应该经过若干小时的陪驾才能上路,因此,这些地方的陪驾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我们省却没有相关的规定。而对于那些拿私家车练手的初学者,我们除了劝解,不可能去强求。因此,要挽救杭州陪驾业,首先必须扶持培育起这个市场。”许明明说道。同时,尽快出台规范的法律法规,使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明确陪驾者和驾驶者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立即着手考虑实行的事情。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通讯员 张林军 记者 胡丹  编辑: 徐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