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在线特稿 | 媒体聚焦 | 图片报道 | 重要文章和评论 | 网谈·时评 | 相关背景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平安浙江 > 重要文章和评论 正文
   

耕地是如何“长大”的——我省农作制度创新综述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04日 08:27:0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科学发展观在浙江

  浙江的2000多万亩耕地在悄悄地“长大”。

  其实,地还是那些地。它们“长大”,缘于农作制度的创新,一亩地被当作几亩来利用,产出了更多的农副产品和经济效益。

  农作制度创新是浙江农民的创造。浙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四分多。如何使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农产品?浙江农民积极对传统耕作制度进行变革——改变过去稻田种植与家畜养殖相互对立、间接联系的耕作模式,通过种养直接结合,形成耕地复合生产系统,拓展生产的广度和深度。

  “农作制度创新,实质上是使传统的‘老三熟’变成新型的‘多熟制’。”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负责人说,它对我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在一块耕地里同时种稻养鱼养鸭——把各项种养技术组装起来经营

  稻田里鱼游鸭欢,鱼塘里鳖蟹横行,茶园里土鸡奔跑……行走在浙江广袤的田野上,色彩斑斓的农作画卷跃然眼前。

  陆水良是桐庐县横村镇种粮大户,如今400亩粮田成了他“三种五养”的大舞台:春季种早稻,夏季种绿萍,秋冬时节种黑麦草,其间共放养了五批鸡和鸭。家里的计算器不知被他揿了多少回:以往单纯种粮,每亩纯利不过200元左右;实行“三种五养”后,平均每亩增收了700多元。

  还有绍兴实行稻鸭共育,农民每亩双季稻的养鸭收入有300多元;青田县稻田养鱼,每亩养的鱼可赚400多元……实行农作制度创新,使农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农作制度创新切实可行。”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负责人说,新的农作制度就是把这些技术科学地组装起来。同时,它是一种低成本、市场风险小的种养模式,农民单家独户,三亩两亩,就能学、都能做。

  正因为如此,我省各市因地制宜,农作制度创新如火如荼。在杭州、绍兴等平原地区,多实行种养结合、粮经结合新技术,即在同一块农田里,既坚持粮食优质高产,又与养殖业复合经营;或发展设施农业,实施粮食与蔬菜、瓜果等轮作,主要有稻鸭共育、稻饲鹅轮作等。在湖州、嘉兴等河网地带,多实行水产混养、套养、轮养新技术,像鱼鳖混养、蟹虾混养等。在金华、丽水等山区、半山区,则实行粮、饲、牧结合新技术和“五园”养殖新技术,实施水稻、玉米、饲草轮作,用玉米秆和饲草发展奶牛、波尔山羊,或利用竹园、茶园和疏林养鸡。

  稻田的昆虫杂草变成了田鱼的饲料——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

  在青田县的仁庄、方山等乡镇,稻田养鱼随处可见。当地农技干部说,稻田里养的鱼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饲料,排泄物肥田,鱼的活动还起到了中耕除草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粮食增产。方山乡龙现村村民杨民康扳着指头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姑且不说养鱼收入这一附加收益,一亩田光节约劳动工资、肥料、农药等成本就有300多元。

  随着资源的循环利用,使用的农药、化肥相应减少,发展安全、生态农业就成了可能,生态环境也因此得到有效保护。绍兴皋埠镇上万亩养鸭稻田因为比常规稻田少施三分之一多的肥料、农药,收获的“绿色稻谷”被很多粮食加工企业看中。该市的一家企业还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每公斤稻米在市场基准价上再加0.2元。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皋埠实施稻鸭共育的稻谷19项指标均符合无公害稻米标准。

  许多农业专家对农作制度创新给予很高评价。他们说,新的农作制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省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切入点。

  种田户养鸭户因为在同一块田经营而加入同一个组织——推动了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体制创新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我省许多搞农作制度创新的地方,都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或协会等组织。用省农技推广基金会负责人的话说,农作制度的创新,带动了农业经营体制和农技推广体制的创新。

  从最浅层面讲,这是农民发展种养的生产需要。余杭、绍兴等地都成立了稻鸭共育合作社。当地农业干部说,如今许多种田人不会养鸭,而养鸭户又没大片稻田。合作社成立后,负责组织粮农统一种粮、养鸭户统一放鸭苗,以避免鸭子误入打过农药的稻田而造成损失。

  从更深层次讲,这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必然结果。成立专业合作社,把零散农户组织起来,指导他们科学种养,帮助他们解决产品销路,以农业产业化的路子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三园鸡专业合作社负责对300多户会员统一提供苗鸡和饲料配方,并制订无公害鸡生产标准,通过开展不定期技术培训、发放饲养手册,以及产品抽检和饲养档案追踪制度,严把质量关。对质量符合标准的,统一佩戴标识,统一包装,由合作社帮助销往当地及上海的酒店、超市和各大菜市场。建农村村民姚伟峰去年出栏了5000羽鸡,全年收入超过8万元。望着葡萄园里正在抢食的三园鸡,他感慨地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轻轻松松地赚钱。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王国锋

 网谈·时评 更多 
 图片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