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各地新闻联播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欧洲百货店很想卖中国鞋
“破解中国鞋业走出去困局”论坛昨在京举行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05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新闻

  连日的高温,人们轻易都不想出门。但是,昨天,来自全球各地的制鞋精英,不顾40℃的骄阳,聚在一起,商讨世界鞋业的未来发展。在他们看来,高温的天气终有一天会过去,而贸易间的摩擦“高温”,则需要大家努力去“降温”。

  中国鞋业今年可谓“战火连连”:西班牙烧鞋、俄罗斯扣鞋、近日又受贸易限制。鞋业在中国是个大产业,在浙江更是涉及千万家庭的重要行业。面对各种行业不断出现的反倾销案和日趋严峻的贸易环境,大家都在关心,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在这样的形势下,昨日在北京举行的“破解中国鞋业走出去困局”显得更为引人注目。会上,商务部外贸发展事务局副局长朱仲星认为,欧盟反倾销调查所采用的数据是不完全准确的。

  出席此次论坛的都是对这个行业有着丰富经验的重要人物——欧洲鞋业采购联盟主席唐达、意大利鞋业协会联合前主席罗西,两人都有着丰富的制鞋经验,而且他们多次来过中国,罗西更是在中国设了三家工厂,他们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对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困境提出他们的建议。

  来自温州的康奈集团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开设了90家专卖店,老总郑秀康平时是一个低调的人,或许是此次的话题引起了他的共鸣,他侃侃而谈,用自己多年来走出国门发展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对制鞋企业谈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策略。

  -访谈

  欧洲鞋业采购联盟主席马希莫·唐达戴着细框眼镜,在北京近40℃的高温之下仍西装革履,与人握手交谈时身体微倾,观察皮鞋时一丝不苟,处处透露出他的儒雅、严谨。

  现年45岁的唐达,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制鞋世家。在他高中毕业的第二天,就管理他祖父创立于1887的鞋厂。在他读大学时,又致力于鞋的采购,包括零售、批发和出口。2003年他当选为欧洲鞋业行业的惟一官方代表性组织——欧洲鞋业采购联盟委员会主席,2005年,再度连任。昨天,在北京世界鞋业论坛上,作为欧洲鞋业的代表,唐达在破解中国鞋业走出去的困局这一主题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与中国的制鞋企业交换了看法,论坛结束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问:针对中国的反倾销,你认为欧盟下一步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答:欧盟现在只针对两个税号的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现在刚开始调查,而且调查的时间很长,在调查结果还没出来之前,要问下一步会怎么做还很难说。

  问:在欧盟展开反倾销调查的形势下,您对中国的企业有什么建议?

  答:面对反倾销,不要害怕,不要过分担心,配额实行了二十年,一取消,数量本来就会上升。不要因为2005年前3月很短的时间内数据上升很快就产生恐慌,这只是短时期的。配额就像一个堤坝,维持了20多年,20年后,倒塌了,水泄出来了,当水从高空往下泄时,力量是比较大的。现在能做的补救措施是不要让水到处跑。

  问:欧洲鞋业采购联盟内部对此次鞋类反倾销,是不是存在不同的声音,他们的观点是什么?

  答:实际上不是那么严重,只有一部分制造商在反对中国的产品,其他人没有这方面的意见。

  问:针对反倾销,企业单打独拼非常吃力,我们的协会能帮上什么忙呢?

  答:协会应该和企业站在一起,帮助企业一起分析。如果按照国际惯例,企业走的路是正确的,协会应该为其撑腰;如果企业自身有问题,协会应该帮助它找出问题,进行结构上的改变。碰到这种问题,不要慌张,合作起来就能解决问题。

  问:您了解浙江的企业吗?从长远来看,浙江的鞋类企业下一步应怎么走?

  答:虽然我不是特别了解浙江的制鞋企业,但是我知道浙江有许多这样的企业。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进入别人的市场,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不但价格上不去,相同类型的产品也会来攻击你。我刚才听了康奈老总的讲话,我觉得他们创品牌、不走低价路线的思路是正确的。创品牌需要大量的宣传广告,其次也要有一个良好的销售渠道。其实,在欧洲的一些百货商店他们很想卖中国的品牌,因为不同国家的产品它有不同的传统和内涵,但是很遗憾实在太少了。我接下去就要和康奈进行合作上的商讨,我们欧洲鞋业采购联盟在欧盟有8万个销售点,我们会考虑跟浙江的企业合作,我很愿意把更多的中国商品、浙江商品介绍给更多国家的人。

  -观点

  贸易摩擦会是常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张汉林:2005年将是贸易摩擦的多发年,下半年我估计将会更热闹。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在短短几年内发生大的改变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所以贸易摩擦常会是一种常态。而且还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除了与发达国家的摩擦外,与发展中国家也会有摩擦,因为我们日趋成熟的支柱产业可能就是他们的新兴产业。

  中国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在现在形势下,人们很容易激动,容易产生怨气。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贸易摩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是一种常态。

  变对手为伙伴

  张汉林:贸易环境的改变迫使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思路,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单纯的反倾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你打赢了这一场,今后可能还有形形色色的官司在等着你。最重要的还是让大家共享发展的利益。

  意大利鞋业协会联合前主席罗西:中国这几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相信,中国人是难不倒了。在WTO的框架下,大家是平等的,只要你是按照原则执行了,那么你就理直气壮地去说。现在的局面其实是大家都不喜欢的事,惟一的途径就是坐到一起,达成协议,找到一条大家都喜欢的道路。

  用品牌换价格

  郑秀康:我觉得中国的鞋子要想打入国际市场,并不被反倾销,最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即产品要有响当当的品牌,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我呼吁更多的中国鞋类企业,要尽快转变出口增长的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品牌型转变。我们碰一次壁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反倾销,陷入无休止的国际贸易纠纷中,从而最终失去我们的市场。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蒋雨哲 沈芸  编辑: 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