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杭州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在看了早报“文化大省新跨越”系列报道后,他觉得很惊喜,连连称赞“做得好”。于是,就文化大省建设问题,他侃侃而谈。记者听到了他作为文化部官员对于浙江省文化建设的殷切期望;也听到了他作为著名词作家、诗人的肺腑之言。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
记者(以下简称记):浙江在经济建设上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现在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您认为建设文化大省对于浙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陈晓光(以下简称陈):目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文化工作在其中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不可替代的时代任务。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来满足社会不同的精神需求,丰富和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当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时,文化就成为需求的主体。人们吃饱了,穿暖了,开始过上小康生活了,而精神生活却依然贫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建设一个全面健康的社会,也就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
而建设文化大省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因为和谐社会必然会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道德标准、人们的素质要求等。通过建设文化大省,全面提升区域性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们的整体文化素质,使一个省或一个地区集中力量,率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只靠经济发展还是不行的,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如果经济已经发达了,再来建设文化,就晚了。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浙江已经具备建设文化大省的条件
记:您怎样来界定“文化大省”,它们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陈:现在有很多地方都喊着要建设文化大省,但我认为,建设文化大省是有条件的,口号谁都可以喊,但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却要充分考虑本省是否具备一定的条件。
首先,要建设文化大省,必须具备历史条件。文化就像是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源头很远,流过历史,流到今天,还要流向未来。它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浩瀚的江河,它是一砖一瓦堆积起来的长城。文化建设不是凭空地喊个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文化建设是一脉相承、持之以恒的,需要几十年、数百年,甚至是几千年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