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农家生活也闹猛——富阳发展农村文化的新闻调查
www.zjol.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8:11:23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近年来,富阳农村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农家文化生活十分闹猛。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多次赴富阳农村调查,发现富阳确实有很多新鲜事、好做法。

  一、“明珠”成串,文化活动不断

  3年前,刚上任的富阳市文化局局长董毓民深感压力:全市仅有一个乡镇的文化设施达到“东海明珠”标准,位居杭州地区倒数第一。

  这也是富阳市委、市政府的压力:农村文化设施与发达的经济不相称,与农民的文化需求不适应。

  压力变成动力。如今,富阳农村文化设施焕然一新,全市已拥有8个省级、6个市级“东海明珠”,到今年底前力争再创6个省级、4个市级“东海明珠”,使所有乡镇(街道)都拥有市级以上“东海明珠”,率先在杭州县(市、区)中实现“满堂红”。与此同时,村级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长足进步。

  群众对文化设施的改善表示满意。我们委托富阳有关部门作了一次问卷调查,选取该市20多个乡镇的205名农民作为调查对象,回收问卷205份。调查结果显示:有68.2%的村民认为乡镇的文化设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需求,49.7%的村民认为村里的文化设施能满足或基本满足需求。

  我们走进常安镇文化活动中心那幢朴实的小楼,灿烂的阳光从窗口照进来,把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民间艺人活动室、乒乓室等照得明亮可人。

  群众说起这幢小楼的前世今生都很感慨。这幢楼以前曾出租开饭店、美容院、棋牌室,成天喧闹不已。2003年,镇里投入40多万元用于文化建设,最先做的就是将小楼改换门庭,建成现在的文化活动中心。

  “以前常安镇群众文化生活单调,风气也受到影响,人们曾感叹常安不平安,”镇党委书记杨宏道说,“现在变了,就连传统‘时节’也少了点酒气,多了点文化味。”

  不仅文化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文化活动也丰富起来了。问卷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村民经常参加文化活动,半数村民去年参加文化活动在5次以上,有19%的村民去年参加过10次以上文化活动。文化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看戏、电影、腰鼓、秧歌、打球、灯会等。

  看戏是农民的普遍爱好。据富阳市委宣传部统计,富阳农村去年共有1580场各类演出。在春江街道直塘村,我们正巧遇上富阳长龙越剧团在演出折子戏《白令郎救母》,上百农民搬凳坐在村民蒋关仁家门前的空地上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与农民一起看了一会儿戏,又走进了蒋关仁家。老蒋告诉我们:“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也想像城里人那样多一点文化。这次请来的剧团已演了四天戏了。”

  除了看戏等观赏性文化外,富阳不少农民还热衷于打腰鼓等参与性文化活动,自娱自乐。目前,全市已有农民腰鼓队、秧歌队、龙灯队、竹马队等10多个种类的800余支文化队伍,最多的是腰鼓队达100多支。蒋关仁的老婆陈玉英就参加了村里的腰鼓队。谈起此事,40岁的陈玉英笑着说:“打腰鼓又健身,又有味道,蛮开心的。”

  元宵佳节,富阳举行首届龙狮大会暨第二届腰鼓大赛,全市各乡镇、街道的38支表演队近2000人各施绝活,祥龙飞舞,雄狮欢跃,腰鼓翻腾。扶老携幼的数万农民,成群结队从乡下赶往城里,一面看比赛,一面为本镇本村的表演队呐喊助威。

  “没想到这项活动会如此热闹,没想到农民的热情这么高!”富阳的同志这样评说今年的龙狮大会和腰鼓大赛。

  二、投入要加大,市场机制要培育

  富阳高度重视发展农村文化,市委书记佟桂莉说:“加快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委、政府责无旁贷。”

  富阳注意把党委、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结合起来,多方面探索发展农村文化的路子。

  加大政府投入,为农民营造“文化乐园”

  开展文化活动离不开阵地,富阳高起点营造农民的“文化乐园”。

  在春江街道文化活动中心,我们看到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图景,多功能厅、台球室、健身房、书画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乒乓室、灯光球场……各种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本地村民、周边村民、外来务工者聚在这里享受着文化带来的乐趣。

  在电视室里,73岁的赵亦根老人一边啜着茶水,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自从中心开放以来,他每天都会风雨无阻地赶来看电视,“家里也有电视机,但在这里和乡亲一起说说笑笑感觉不一样,特别开心。”老人说。

  拥有1万多册藏书的图书室和摆放着1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特别受到年轻人的欢迎。正戴着耳机上网听歌的外来民工小周说:“我经常到这里轻松轻松,挺好的。”

  文化活动中心敞怀迎客2年多来,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建造这个文化活动中心,春江街道投资了300多万元,富阳、杭州和省里三级还将给予“以奖代补”的资金奖励。

  如今,富阳各乡镇都在营造这样的农民“文化乐园”,不仅如此,全市有100多个村正在争创“文化示范村”,村级文化设施开始得到改善。

  在里山镇民强村,我们看到了今年3月刚建成的文体广场,广场集灯光球场和戏台于一体。村干部夏中元告诉我们:“村里过去没有文化娱乐场所,请剧团来演戏都要临时搭台。村民就提议建自己的文体活动场地。”我们了解到,建广场村里筹资60多万元,今后如果成为“文化示范村”,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有了文体广场,村民的文化生活充实了很多,村民倪娟蓉说:“现在演戏的、跳舞的、扭秧歌的,一个接一个,过日子比以前闹热多了。”

  富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富阳基层文化建设的决定》近日将出炉,今明两年光是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就准备投入1个亿。

  精心推介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办公益文化

  这些年,富阳坚持送戏送电影下乡。2004年,仅送戏下乡就多达380场次。

  但繁荣农村文化,光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如送戏下乡,不少村至多一年轮到一回。为此,富阳推出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介入文化建设。

  2003年的首次推介会,富阳把百场电影进村放映活动、戏曲演唱赛等下一年度政府想办的公益文化项目一一公布,并规定中标单位除获得政府提供的相应资金支持外,还可以得到活动冠名、形象宣传等回报。推介会得到了企业和各界的热烈响应——达成签约项目14个,吸引社会资金105万元,办成了政府想办而无力办的不少文化活动。如富阳永泰纸业集团出资40万元冠名杭州越剧三团,扶持剧团送戏下乡,当年观众多达15万人次。

  2004年的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更上一层楼,不仅增加了“十大藏书之家”、“我最喜欢的十大群众文化明星”等群众评选活动项目,还吸引外地企业争相参与,签约金额高达179万元。

  此举收获了良好效果,文化事业开始借水行舟、借船出海:企事业单位有了参与文化活动、展示自身形象的舞台,政府找到了繁荣农村文化新途径,老百姓欣赏到了多样的文化产品,创造了皆大欢喜的“三赢”局面。

  扶持民营文化,悉心培育市场机制

  富阳农村文化的鲜明特色是民间剧团和农村文化经纪人十分活跃,这与富阳农民爱看戏的传统密切相关。在春节和“时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富阳农村都会请剧团演上三五天,过足戏瘾。

  据统计,在富阳农村去年举办的1200场经营性演出中,专业剧团的演出为440场,剩余760场都是民间职业剧团的演出。现在富阳共有13个民间职业演出团体长期在农村演出,其中11个戏剧团体、1个驯兽马戏团和1个歌舞团。每个演出团体平均28人左右,自负盈亏,人员进出自由,演出时自带铺盖、自办伙食、自搭舞台,平均每场演出价格在1500元至2000元左右,比专业剧团低很多,演职员人均能有万元左右的年收入。

  每个民间剧团都有数十台剧目做家底作轮演,还能按邀演方要求,根据梗概即兴编排出戏,人称“路头戏”。

  看到民间剧团的积极作用和潜力,富阳去年专门举办了民间剧团工作会议,扶持民间剧团发展。与此同时,举办民间剧团负责人培训班、民间剧团大汇演等,提高民间剧团的演出水平。

  剧团的演出,大多是由农村文化经纪人联系的。

  今年4月初,大源镇骆村新建的戏台首次迎来了杭州越剧二团的演出,连演《红丝错》、《国太换朝》等五场戏,每场都吸引了一千多村民前来观看。

  为了这次演出,在富阳颇有名气的文化经纪人张美英先后六进骆村。张美英先是跑到村里了解今年的演出意向。然后进村,听取村里对演出时间、演出剧团、价格的具体要求,初定请临安越剧团在春节期间演出。而后,她与临安越剧团取得了联系,不巧的是,该团另有演出安排。于是,张美英第三次进村,与村里商量调整演出时间。第四次,张美英带着临安越剧团负责人进村,敲定了演出事宜。没想到,村里又改变了主意要另请其他剧团。张美英第五次是带着杭州越剧二团进村的,与村里签订了演出协议。今年4月,张美英终于领着剧团进村演出。

  张美英每年都给农村“联络”上百场戏,每次可以从剧团的收入中获得5%至10%的提成,去年她联系演出就有上万元的纯收入。

  据富阳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威海介绍,目前,富阳有10多位文化经纪人。

  富阳市敏锐地看到了他们的积极作用,出台政策予以扶持,多次举办农村文化经纪人的座谈会和培训班,对农村文化经纪人进行多方指导,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本领。与张美英同样有名的经纪人王金喜,以介绍本地的民间剧团演出为主,他说:“以前我们凭兴趣做这个行当,现在多了责任心,要把更多的好戏介绍给村民。”

  为使农村文化市场活而不乱,富阳市采取了政府主管、行业自管、社会监管相结合的办法,成立了综合性文化行业协会,目前正在筹备建立文化经纪人协会。

  8月份,富阳市将首次举办大规模的农村文化洽谈会,邀请文化经纪人、村负责人、专业剧团团长和民间职业剧团负责人与会洽谈,搭建文化产品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的平台。市里更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进一步培育剧团的市场意识,帮助文化经纪人掌握更多的市场信息,在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培育农村文化的市场机制。

  打造“文化明星”,带动农民自娱自乐

  在调查中,我们一个强烈的感受是富阳农民“会玩”,他们非常喜欢各种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而这些活动的风行,靠的是一批文化骨干的示范和带动。

  为此,富阳利用多种渠道,悉心培养农村文化骨干,相继发起了“我最喜欢的十大群众文化明星”、民间文艺擂台赛、乡镇文艺汇演等活动,一批“乡土文化明星”和文化人才脱颖而出,带出了一支支农村文化队伍。我们走进常安镇大田村的钱如松老人家,见到金水珍、李丽方、倪莲珍等农民正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演出。他们都是村龙灯队、腰鼓队、秧歌队、梅花锣鼓队的骨干,每周二、四、六都会在村里的小广场上排练演出。

  因为舞龙灯舞出了小名气,大田村龙灯队还常常受到附近村庄的演出邀请,带头人钱如松便与另一位骨干李宝忠分了工,一人“主外”联系演出业务,一人“主内”负责演出排练。

  富阳最有名气的文化骨干是农民腰鼓队创始人陈文卿。

  陈文卿原本是一家棉纺厂的试验员,一直喜欢文娱活动。退休后专程到杭州走访行家,于1993年成立了富阳第一支由54人组成的腰鼓队。在她的带动下,跟着她跳腰鼓的人越来越多。正因为她的执著,如今富阳有25个乡镇(街道)的上万农民打起了腰鼓,全市自发形成了42个腰鼓“表演点”。

  陈文卿高票获选“我最喜欢的十大群众文化明星”后,更成了当地群众口口相传的名人,邀请她教文艺队表演的村子越来越多,她干脆把木兰拳、腰鼓、舞蹈、太极等适合农村推广的节目列成了“菜单”,供各个乡村挑选,陈文卿还带领着自己的文艺队伍参加了许多比赛,把富阳的群众文化“敲打”得红红火火。

  三、让农民更开心,还要做更多工作

  如今,富阳农民的文化口味越来越“刁”。新登镇塔山村村支书朱建明说,“农民眼界高了,看书看戏看电影、上网打球打腰鼓,都要向城里看齐了,所以文化建设要更上一层楼。”

  农民希望文化设施进一步改善,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31.8%的村民认为乡镇的文化设施不能满足或远不能满足需求,50.3%的村民认为村里的文化设施不能满足或远不能满足需求。农民还希望文化活动要多样化,问卷调查显示,有四分之一的村民对“送下来”的电影及村里组织的演出,感觉比较一般或直接表示不喜欢。

  从调查情况看,我们对发展农村文化有如下建议。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的投入

  尽管农村文化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比较偏远、相对落后的乡镇,文化设施还不尽人意,村级文化设施更是参差不齐。万市镇是富阳的经济薄弱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邵海军就说,镇里开展文化活动,难的就是文化设施太简陋。

  党委、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文化的投入。特别是对相对落后的镇、村,更要扶持和支持。

  通过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富阳吸引了不少民间资本投向文化建设,但对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富阳来说潜力还很大。应进一步创新载体,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向农村文化建设。

  ——进一步重视通过市场机制发展农村文化

  从富阳的实践看,通过市场“无形之手”发展农村文化大有可为。建议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造环境和条件,促进民间剧团健康发展和文化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

  文化设施建起来了,但管理费用、维护费用和经常性开展活动的费用,显然不可能光靠政府包下来,是否可以考虑通过适当的经营行为解决这方面的支出。村一级就更不用说了。新登镇塔山村投资建设了戏台和灯光球场,当我们问起活动经费和维护经费从何而来时,村支书朱建明就说,现在村里垫得多,以后是要想想法子,考虑有偿出租、与企业联营等。

  ——改造创新民间文化,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万市镇田畈村近年恢复演出有200多年历史的“大头和尚”戏。这是一出有简单剧情的哑剧,讲述一对夫妻到庙里烧香的情景故事,表现人间向善和祈求上天保佑,因表演者个个戴大头面具而得名。尽管村民已去除了一些迷信内容,但整个剧目无论是剧情、演出,还是道具、设备,都显得相当单调和粗糙。当我们问起这出戏能否改造得更精致,表现新的内容时,村民陈银生翻着两箱道具说:“我们也希望这样的,但缺少经费和人才。”

  我们还了解到,许多民间剧团好剧本不多,不少剧目都是根据民间故事粗糙改编的,且有些内容不合时宜。

  建议文化部门抓紧对民间剧团的剧目进行调研清理,挑选基础较好的予以改编。同时发动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对民间演出改造创新,防止腐朽、落后文化对农民的侵蚀,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进一步重视培养农村文化人才

  万市镇白马村是南天目山麓的一个偏僻小村,全村260多户人家分散在72个自然村。除了看电视,没什么文化活动,即便有戏送下来,也很难吸引村民聚拢来,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倒十分适合,但这需要文化骨干的带动。

  可见,像陈文卿那样的“乡土文化明星”还是太少。有关部门应加紧培养各类农村文化人才。为保证这支队伍拉得出、留得住,要设法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也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扶持和鼓励,不让他们“自生自灭”。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王婷 高丽敏 市报道组 夏叶峰  编辑: 何始玉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