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很大,它包括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诸多领域;文化很小,它关系到社会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每个人的素质提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实施总投资达350亿元的“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以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服务重点,改善公共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注重城乡统筹均衡发展,在文教科卫体各个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让大众享受到文教科卫体等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惠。热点难点就是服务重点
2004年,我省交出了两张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一张是,率先在全国省区中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学前3年幼儿入学率达到85.58%,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比例达到87.76%;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和99.23%。
另一张是,全省有农业户口的87个县中有81个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800万农民有了医疗保障;其中,27个试点县为24万人次的参保农民报销了3亿多元医药费。
困难家庭孩子特别是农家孩子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农民看病难曾经是群众特别是农民呼声强烈的问题。社会的热点难点,就是党委、政府关注的焦点、事业发展的重点。这两大难题的破解,源于我省对发展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扶持。
去年,我省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把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大了政策资源、教育经费和设点布局等的统筹力度。2004年各级政府投入建设资金54亿元,以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04年有30万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以教育券的形式,得到了1.5亿元的资助。从2004年开始,省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让乡下孩子也能听上城里老师讲的课。
在医疗服务方面力度也很大。在积极推广以大病统筹为特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我省一方面通过构建医疗服务网络,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在全省建立起76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31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驻村医生”、“社区责任医生”、“联村医生”等形式,开展契约式、预约式、应招式等服务,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有病早治,预防在先;另一方面,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开放医疗市场、引入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允许医院处方向外自由流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等措施,缓解看病贵。从2004年1月1日起,全省实施的药品“顺加作价,差别差率”改革举措,就向群众让利20亿元。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近年中,针对大众科教文卫体需求,我省创新机制,设计出众多富有创意的服务产品,大大提升了服务效率,让大众享受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要钱要物不如要个科技干部”,文成县黄坦镇瓜农张其宽的话,表达了广大农民对我省推出的科技特派员制度由衷的欢迎。因为有了科技特派员的指导,泰顺县翁山乡农民翁士全搞番薯套种玉米,每亩地增收了1000元;青田县仁庄镇的稻田养鱼从亩产15公斤提高到了80公斤。始于2003年的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用科学技术帮助农民开启致富之门,201位科技特派员为100个贫困乡镇实施科技开发项目508项,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39亿元。从2005年起,全省1279个乡镇都将拥有科技特派员。
为贫困孩子发放“教育券”,让他们享受免费教育,是我省的一个创举。如今这种形式又被引入公共卫生领域。2004年8月,全省首批19.3万余张、总价值128.2万元的“公共卫生服务券”在试点县淳安发放。农民手持服务券,可享受包括计划免疫、产前检查、产后访视、3岁以下儿童定期体检以及常规体检等免费服务项目。这项“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创新之举,让农民健康有了“守门人”。这一举措即将在全省推广。
带着霉干菜去上学,一瓶霉干菜吃一周,这对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过去是司空见惯的事。从2004年开始,由各级政府每年投入120余万元的“爱心营养餐”工程,让1万名贫困学生每周免费吃到了肉、蛋等食品。这项工程今年将在全省推广。5月,我省启动的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四项工程”,将使我省农村9%的中小学生获得资助,4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每周免费吃上营养餐,寄宿制学生一人能有一张床,17万农村中小学教师3年内轮训一遍。
城镇有体育场馆,住宅小区有健身去处,学校、企业、乡村也都有各种健身场所,体育健身网络已在我省形成。组织各种群众体育赛事促进全民健身,成为我省发展体育运动的一个抓手。从2004年开始,我省与上海、江苏合作开展的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大联动引人注目,大联动中的赛事如中学生篮球赛、企业职工足球赛、企业管理人员网球赛、公务员羽毛球赛、家庭乒乓球赛等,直接引发了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
创建网上技术市场,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引进大院大所,借助“外脑”增强科研能力;实施文学解读浙江精品工程,繁荣当代文学创作;推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一系列的创新之举,使我省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把文化大省建设落在了实处。
服务大众体现社会公平
建设文化大省,要有相应的文化设施,有领军全国的大师级人物,有发达的文化产业,更要使全体成员的素质得到提升。近几年来,我省坚持面向大众发展社会事业,关注困难人群,努力缩小城乡之间、高低收入者之间享受文化的差别,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关注农民。2004年5月24日,在海宁市黄湾乡中心小学操场上,闸口村78岁的老农顾汉祖50年来第一次看上了省城来的艺术团体的精彩演出。从这场演出开始,专为基层群众演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开出了文艺演出直通车,开始了直达全省乡镇的文艺大巡演。这是我省积极鼓励各种优质资源向农村流动的一个具体实践。为了均衡城乡教育发展,我省积极组织城里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到农村挂职任教,农村老师到城里集中培训;鼓励各大专业剧团推出戏剧简装版到农村演出,戏剧家下基层为农村民营剧团写戏;规定医生评职称必须到农村服务一年,派出医疗小分队到乡村巡回医疗,仅去年一年全省就向农村组派了3662批次医疗队,诊治群众142万人次。
关注民工。为了让56万流动人口子女读上书,我省创办了215所民工子弟学校,使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达到9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0多个百分点。去年以来,全省各地推出各具特色的举措,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向外来民工发放文化绿卡、邀外乡人一起跳舞、民工广场歌会、民工才艺大赛、民工运动会等活动,为外来民工营造家的感觉。
关注低收入群体。自从2003年9月杭州第三人民医院挂出“惠民医院”的牌子后,杭州市区2万多低保、特困人员就有了看病享受多项医疗救助的优惠。目前杭州、宁波、温州都建立了这种通过政府补助和社会捐助向低收入群体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到今年年底,全省11个市都将拥有一家惠民医院或慈善医院。目前在我省,困难人群看病有医疗救助,子女读书可享受免费,还能经常观赏政府为他们提供的各种免费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