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新时代。
我们的竞争正面对全球化的背景,我们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从过去延续了光荣,从几千年的人文积淀里获得了快速发展的精神力量,那么,我们继续前行的旅程还是应该从文化中获得力量。与时俱进地弘扬浙江精神,浙江在努力提高构成综合竞争力的软实力。
我们要建设一个文化大省。
【桂花】
桂花开,秋天到了。
【“七艺节”海报等】
2004年9月10日,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杭州开幕。
【杭州剧院、宁波大剧院……】
一轮大规模的文化设施建设之后,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五个承办城市拔地而起一座又一座高水准的演出场馆,节日开始了……
【宋宝罗为“七艺节”开锣】
浙江籍艺术家曾经为中国艺术史特别是近现代的中国文化艺术史谱写了很多灿烂的篇章。在这个秋天,在这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的国家级艺术盛会上,浙江的艺术家再次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
甬剧《典妻》、音乐剧《五姑娘》荣获文华大奖。
绍剧《真假悟空》荣获文华大奖特别奖。
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洒满阳光的天堂》和艺术节群文活动开幕演出《风从东海来》荣获中国艺术节特别奖。
艺术节期间,在“群星奖”评选和同期举办的第十届中国美展中国画展区,浙江的作品也获大面积丰收……
【“七艺节”颁奖仪式】
浙江人不仅在舞台上收获果实,也在市场运作中为艺术赢得观众,艺术产品直通消费市场,直通广大群众。使“中国艺术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七艺节”之后,浙江省文化厅又利用“七艺节”剧目和场馆推出了“新年演出季”,以往沉寂的节日舞台活跃起来了。
公益性文化事业在新的运行机制下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服务。
【钱江浪花】
“钱江浪花”艺术团的大篷车又要下乡演出了。这支由省市文艺院团、媒体和民营企业共同组建的新型艺术团体,一头整合全省艺术院团的演出资源,一头整合市场资源,大篷车带着大家喜闻乐见的节目,将驶往全省的1000多个乡镇。
【越剧大巴】
在越剧之乡嵊州,也有这么一辆大篷车,它叫“越剧大巴”,车是企业出资50万元买下的,演出的剧目是政府组织的,当晚演出的冠名权是另一家的,而台下如痴如醉的是四乡的百姓,这样的演出今年已经举办了50场。
【余姚市乡村文化站】
这是宁波余姚市一个村的文化服务站,人们在这儿健身娱乐、看书读报。城乡互动,镇、村、户联建,在余姚城乡已形成了一个“十五分钟文体活动圈”。在城市广场,在社区街道,健康生活带给他们的是一样的欢笑。【嵊州市“文化绿卡”】
它叫“文化绿卡”,每位到嵊州务工的人都收到了这么一份礼物,虽然只是两寸见方的一块小纸片,但卡片意味着他们拥有和市民们一样的文化权利。“民工潮”是在十年二十年间慢慢积累而成的,而“民工荒”的到来却有点突如其来,很多地方大概是意识到需要民工的时候,才认识到他们这个群体也应该有很多需求的。诸暨、浦江、嵊州,以及浙江的很多地方却很早就为这些远离故乡的人们营造了一种家的温暖感觉。
【义乌市民广场“免费电影”】
每一个不下雨的夜晚,夜幕降临之前,义乌市电影公司的放映员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在市民广场、在宾王广场,每天两部电影,在露天的电影院里除了本地的市民之外,还有外来务工人员和国外的经商者。
在义乌,这个人群被叫作“外来建设者”,因为到义乌来寻找梦想的除来自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之外还有很多外国人……
进入新世纪以来,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目标的实施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2001年到2004年,全省文化事业费支出35.24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3倍,总量列全国第二,增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