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出自宁波的空军战士周训典,在抗日战争时期,多次击落日寇飞机,获得美国飞行十字奖章,累累战功在家乡却鲜为人知。
前天,周训典的亲属向宁波市档案馆捐赠了周生前的照片和资料,向记者讲述了周训典的英雄故事。
共击毁日机42架
1921年,周训典出生在海曙区大沙泥街,先后在翰香小学和宁波中学读书,19岁考入空军航空机械学校,20岁考入“第十五期航校留美军官班”。1944年7月,周训典驾机从印度飞回国,编入空军第五大队,随即参加了1944年7月9日的衡阳空战。
抗战期间,周训典驾P-40歼击机,在湖南、广西、贵州、湖北、江西、江苏和福建等地上空,与日军飞机进行了大小71次战斗,在空战中击落日机两架,击毁地面日机40架,军车23辆。他因战绩卓著,共获得各类奖章、勋章13枚,还获得了以美国总统罗斯福名义授予的飞行十字奖章。
两次战斗遇险均获救
在战斗中,周训典曾两次遇险。
1944年8月27日,在长沙上空与日机经历一番生死较量后,周训典的战机不幸被炮火击中,他只能弃机跳伞,降落在沦陷的湖南省城步县。此时,日军已发现有中国飞行员跳伞,马上开始追捕。眼看日寇枪声逼近,周训典闯进一农户家,遇见父子两人。讲明身份后,父子领着周训典绕过山间小路,避开追捕。长途跋涉半个月后,周训典才返回芷江空军基地。后来,周训典得知,救他脱险的那位老农因不肯说出他的下落,被日军杀害,他的儿子也被迫出走,流落他乡。
还有一次,周训典奉命轰炸湖南祁阳冷水滩铁桥,在对目标投下炸弹后,被敌人击中,因跳伞高度太低,降落伞打开不够,周训典的背部被树杈撞伤,潜伏在水中才躲过日军搜索,被当地8名游击队员救起。他们轮流背着周训典,走了15公里山路,送到驻地,调养1个多月后,他的身体才恢复。后来,游击队派3人护送他归队。在途中,一位游击队员为掩护他被日军俘虏,随后惨遭杀害。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政府分别在15个战区举行受降仪式。周训典与其他7个飞行员驾驶P-51歼击机,护送长机,参加了南京的受降仪式,亲眼目睹冈村宁次在受降书上签字。事后,他获得两份纪念品,一面日本国旗,上面写满日本战犯的名字,还有一把日军指挥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