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华,小岛虽偏僻却象个苦并温馨着的家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03日 10:16:4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构建和谐社会的100个民间样本——第77个
绿华,一个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的小岛,位于舟山群岛最北端,因早期岛上广植西湖垂柳,故名“绿华”。
一眼望去,绿华与其他小岛没什么两样,但是,绿华却又和别的小岛不一样,每天只供5小时电,居民吃的淡水基本靠接雨水,岛上没有一条公路,没有一辆汽车,没有一辆自行车,没有一辆摩托车。常住居民400多人,平均年龄60岁。
驻守在这里的绿华边防派出所,是全省边防派出所中条件最艰苦的一个。在这个远离大陆、缺水少电、蔬菜奇贵、常年见不到几个陌生面孔的东海深处的小岛上,所里8名边防民警除了和别的边防民警一样忠诚地履行自己的治安、保卫职责外,还天天走家串户,和当地老百姓处得像一家人。岛上的居民他们几乎都认识,甚至都能叫出名字,走在路上碰到了,民警和居民会相互拍拍肩膀问:“吃了吗?”
我们舟车辗转整整两天,在一个烈日如火的上午,在小交通船将人摇得眼珠乱晃,在穿越了一大片海上浓雾后,绿华岛如同海上仙山一样,终于出现在我们眼前……
在绿华的31个小时里,我们觉得,绿华不仅是一个偏僻的岛,它更像一个清苦却温馨的家。
上午9时:
从嵊泗菜园码头乘上每天只有一班到绿华的船,经过一个小时的海上颠簸,我们踏上了绿华码头。下船的人只有20多个,大部分是老人,还有几个孩子。来接我们的绿华边防派出所副所长张锁和一位领着孩子的老人打招呼:“从菜园回来啦?这是孙子吧?放假回来看奶奶?”老人回应:“是啊,你来接客人?”岛上难得来几个陌生人,老人一直用热情而新奇的眼光微笑地看着我们。
派出所建在半山腰上,一座小小的3层楼,这里是边防民警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的家,吃住都在这里。我们走得满头大汗,一位民警给我们打来一小盆清水:“现在天旱,我们所里接的雨水已经没有了,这是山下坑道里挑来的山水,天再不下雨,坑道里的水老百姓也要用的,不能浪费。你们将就一下吧。”
上午10时半:
派出所民警开始上午的例行巡查,副所长张锁和警长李振威带队。岛上安静得能听到脚步声,路边的房子大多是空的。张锁说,几年前绿华还是一个很繁华的岛,但自从政府作出“大岛建,小岛迁”的决定后,大多数单位撤出了绿华,居民也大量外迁,现在,岛上只有400多人,大部分是些不愿意搬离的老人。
“现在岛上只有3家单位,一家‘医院’,只有一个退休返聘的老医生;一家“电信”,只有一个看守公用电话的老头儿;一家就是我们派出所。”福建小伙李振威很幽默。
“张所长!”路边端着饭碗的一对夫妻向民警们打招呼。张锁走过去,首先掀开他家屋前的水窖:“水够不够用?”“不多,估计还能用几天。”夫妇俩回答。“用完了到我们所旁边坑道里去挑吧。”张锁说。这里的每户人家屋顶上都稍稍倾斜,挂一条长长的橡皮管,下雨的时候,雨水就从屋顶上顺着皮管流到屋前的水窖里,澄清后可以饮用。
下午2时半:
岛上的阳光特别强烈,晒在背上火辣辣的。李振威带着两位民警到岛上特困户家中了解情况。
走进76岁的刘三花老人的家里,眼睛一下子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一间又黑又小的石屋,屋里除了锅灶和一张木床,都是一些破破烂烂的东西。
“老人家不容易,一个人住在这儿,浑身都是病,还得自己种菜、做饭。一罐煤气一年都没用完,她舍不得用,做饭总是烧柴。自己腌了咸冬瓜,一吃就是一年。”一向爱说笑的李振威说起老人,脸色很凝重。
“这个眼睛大大的年轻人真当好,老是来看我,阿婆阿婆地叫个不停——饭吃过吧?水有没有?米够不够?对我就像对自家妈妈一样。”老人家记不住李振威的名字,只知道这个“眼睛大大的年轻人”只要路过自己家门口,总要进来看看,和自己聊聊天。
“派出所其他年轻人也好啊。我的腿不好,有时候到外面就走不回来了,都是他们背我回来。一刮台风,他们第一个到我这里来,要把我背到派出所去,怕这破房子倒了砸死我。烧晚饭的时候,他们还三四个人一起来,看看要不要帮我挑水、干活。都是些好孩子呀。”
李振威让两位战士给老人将水缸挑满,自己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扛了一袋米和一大桶油:“阿婆,你家里米都快没了,别省,饭要吃饱啊。”老人哆嗦着拉住李振威的手:“这怎么行呢,又让你花钱啦。”
从刘三花家里出来,几位民警又顶着烈日到另几位特困老人家里家访,海风很大,却总也吹不干他们脸上密布的豆大汗珠……
下午5时半:
傍晚的绿华岛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时光,李振威几个人结束了一天的工作,穿着前胸后背湿透的警服回到了派出所。
“游泳去!”所里的同事们一阵欢呼。“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吃水基本靠挑,娱乐打球游泳”,这是派出所官兵给绿华生活所作的概括。岛上没有歌厅酒吧,没有电影院,停电时还不能看电视,所以,派出所官兵们下了班只有两项娱乐:打篮球,游泳。
几个人跳进海里,溅起阵阵水花,欢快的笑声引来了岛上的几个渔民。他们和战士们高声打着招呼,也“扑通扑通”跳进海里,大家一起比赛游泳。
玩够了,这几个渔民游到海湾中间的一块礁石边,很利索地摘了半袋辣螺,上岸后扬手将袋子扔给李振威:“晚上给你们加个菜。”李振威也不客气:“谢谢啦,兄弟。”
下午6时半:
派出所3楼会议室的电视机突然传出了歌声,派出所官兵们一阵欢呼:“来电啦!”电给小小派出所注入了活力,大家忙成一片。张锁冲进办公室,打开电脑,将需要输入的资料赶紧输进去;李振威到宿舍给手机、应急灯充电;掌厨的战士将小饭堂里的电扇打到最大档,一来驱赶积郁一天的热气,二来驱赶成群结队的像苍蝇一样大的花脚蚊,让大家能吃个安耽的晚饭。
电是由山脚下一家冷冻厂发出的,每天只供5个小时,晚上11点半准时停电,所以,需要用电的工作必须在这5个小时内完成。冷冻厂的电压很不稳定,电视忽明忽暗。
晚上8时:
李振威和两个民警又一次出发了,执行一天中最后一次巡逻。
岛上没有一盏路灯,民警们打着手电筒仔细查看每一处地方。远远地传来人们的笑声,一家小商店将电视机搬到门外,电视里正在放一部香港电视剧,一大群居民围在电视机前,吹着凉爽的海风,看得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让人恍然回到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派出所的人走过来,人们纷纷和他们打招呼:“一起来看吧。”官兵们笑着摇摇手:“改天,我们还得巡逻。你们早点回家,当心别踩着蛇。”
晚上11时半:
灯灭了,电扇停了,电视闭眼了,岛上一片漆黑,蚊子开始猖狂地进攻。四周很静,可以听到楼上几个战士小声聊天。李振威说:“最怕的就是这个时候,特别想家,想我儿子,他两个月大了。”
月光特别亮。远处的涛声一波又一波清晰地传来,仿佛就在耳边。
第二天早晨7时:
一夜与蚊子战斗,腿上仍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红包,所里所有人的腿上都是旧包未消,新包又添。
昨晚,李振威就发现绿华国际锚地停了一艘货船,请示张锁后,李振威和另一位战士匆匆喝了一碗稀粥,准备上船检查。
派出所没有自己的船,每次出海检查,都得借用岛上渔民的小舢板。现在油价不断上涨,出海来回一趟,渔民会有经济损失。有个战士担心渔民会不舍得借,李振威说:“我去试试看。”
海边,一艘小舢板正准备出发,李振威站在派出所的矮墙上向山下高声喊:“喂———阿明,我们有任务,想借你的船。”船上立即传来回音:“你们下来吧。”
停在锚地的是一艘福建宁德装运陶土的船,因为机器故障在这里停下来修理。这艘船没有任何证件,李振威从机舱里接了一瓶柴油拿到甲板上仔细观察颜色,怀疑掺有白油。李振威决定将船带回嵊泗边防大队处理。但货船的主机仍在修理,李振威和两位战士留在船上等待。
中午11时:
正要吃午饭,张锁接到了李振威的电话:货船主机故障仍未修复,需要副所长上船提取证据、录口供。张锁匆匆扒了两口饭,立即与上级联系,商量处理方法。这时候渔民基本上都出海了,小舢板一时借不到,张锁能做的,除了电话指挥李振威,只有等待。
下午2时:
一艘小舢板刚回来,听说张锁有急事,脸色黝黑的船老大二话没说,一摆手,接上张锁就往货船开去。
而此时,一直呆在货船上的李振威等除了早上的一碗稀粥,已有7个小时没有吃过任何东西。
下午4时:
临时通知,每天一班的交通船出了故障,不来绿华了。在码头等船的几个人平静地散去,没有人抱怨:“很正常,船不是一定每天都来的。”
我们联系了一艘恰好在附近执行任务的公边艇,离开了绿华岛。这时,派出所里只剩下一个战士,他站在派出所门口向我们挥手,他不能送我们,因为随时会有事,他不能离开派出所。
绿华派出所速写
绿华边防派出所的简介里有一行话——“派出所设有多功能厅、篮球场、菜地、晒衣场、小作坊。”多功能厅——有一台电视机和一台VCD的会议室;篮球场——只有一个篮球架;菜地——除了菜,还兼养一头猪四五只鸭;晒衣场——5平方米的空地上支着三排小铁架;小作坊——就是办公楼后面的3间房,1间厨房2间仓库。
在绿华派出所,所有人的衣服从柜子里拿出来,表面都有一层薄薄的绿霉。传真机、打印机罢工了,所有的人都会说——拿去晒晒。别说,晒一天太阳,果然又能用了。不过,这次连晒两天,传真机还是死活不肯开工,张锁只好让人带去嵊泗修:“就当让它去疗养。”
来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