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幕下的生态广场是这样热闹,节目连台演,歌声蔓广场。演员们各个有板有眼,节目张口就来。这样的演出,现在,在县城是常有的,但演员中却常有让城里居民感到陌生的面孔,原来这些都是递铺镇各村农民中的文艺爱好者。
以前,农民们整天想的和做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吃穿问题,文化娱乐活动是少之又少。随着钱包鼓起来,近年来,农民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此,递铺镇政府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主动把城镇文化送到农村。但文化下乡活动毕竟次数有限,远不能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以至于“赌博小搞搞”等不良现象在部分农村比较普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关键要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使农村文化经常化。去年以来,递铺镇因地制宜,以创建文化特色村为载体,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挖掘民俗文化,弘扬民间传统文化,引导农民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使农民在农村文化活动中从“观众”变为“演员”。
为了解决农民缺乏举办文艺节目的“师资”难题,递铺镇创办了县百花文体艺术培训中心从外地请来老师,开班授课。同时,将县内一批文艺骨干组织起来,通过演出、培训,拓宽农民的眼界,培养一支农民文艺骨干力量。除此,递铺镇还以工作区为单位,每个工作区配备一个文艺指导员,专门指导当地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并组织社区与农村结合。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递铺镇各村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文化节目内容丰富了,业余精神文化生活的品味自然就更高了。现在,递铺镇60%的村设立了文化活动室,一些村还建造了自己的戏台。全镇农民文艺队伍已超过了100支,平均每村有2支以上。像石鹰村还自行设计了一条竹龙,长达35米,村里还特别请专业的舞龙人士前来指导、授教。
过去文化下乡来,如今文化进城去。现在递铺镇农民朋友的文艺节目不仅满足了自娱自乐的需求,而且经常把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文艺节目送进县城,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居民的业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