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刚刚退去,浙江正特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就忙开了。8月7日清晨5时半,工人们就赶到厂里,手握水龙头冲洗着仓库地表1尺多厚的淤泥。4000多个半人多高的铁架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品、原料叠放有序,并没有因为洪水的侵袭受污。
同样是罕见的自然灾害,去年正特集团却被“云娜”夺去了1000万元,而在这次“麦莎”面前,正特人及时启动了防台预案,上下一心,沉着应战,将直接损失降低到200万元。
把员工生命放在首位
狂风肆虐,暴雨倾盆。8月6日3时40分,台风“麦莎”正面袭击台州。“风、暴、潮”三聚头,破坏力巨大。由于正特集团提前准备,措施得当,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降低了损失。
“把员工生命放在首位,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这是此次抗台工作中正特集团董事长陈能森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在“麦莎”登陆前的15个小时里,正特集团召开集团领导层和各部门负责人会议,收看收听抗击9号台风电视电话会议,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结合集团实际全面部署防台抗洪工作。临海市大田街道工办专门组织了3名工作人员进驻企业进行督查指导,落实抗台措施。
正特集团有党员40多名,在集团党支部的领导下,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勇挑重担,将各项任务分解明确到人,每个车间,每个宿舍,每个工地组织动员,进行了安全防范教育。8月5日中午12时,集团宣布停工,各车间负责人组织职工撤离到安全地带。公司还专门将厂里的200多名外地民工进行了妥善安置,还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和医疗药品。
正特码头物流有限公司位于灵江沿岸,是正特集团的在建工程。面对狂风暴雨和随之而来的洪峰,在建工程首当其冲。集团果断下令停工撤离,并对施工设备和脚手架进行了固定。鉴于台风到来,大批船舶驶入大田港闸避风,该集团还专门在码头工地上设置了红绿灯用于导航,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各项损失。
4000个铁架挽回了800万元
“如果没有这4000多个铁架用来抬高设备和原料,那么正特在此次台风中的损失至少要增加800万元。”正特集团副总经理李海荣感慨道。
正特集团是一家外向定单型企业,主要生产太阳伞、窗棚等户外休闲用品。国外客户对产品要求很高,原材料一旦进水就只能作废。集团总部所在的大田街道属于低洼地段,三面环山。去年“云娜”台风的教训让正特上下印象深刻。大雨倾盆而下,汇溪、东塍等地的山洪汹涌而来,不出半小时,集团总部厂区就积水一米深,淤泥足有一尺多厚。来不及转移的进口塑粉、五金钢管和先进机组全都泡了水,损失近千万元。尤其是线路、设备浸水,1000多个发动机报废,使得该公司误工停产达半个多月。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年初集团斥资600万元定制了4000多个铁架子。一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全厂就有计划地将原材料整齐地置放于铁架上。8月4日,在得到“麦莎”台风警报后,训练有素的护厂队就专门组织员工,对一些成品及时进行封存、装箱转移。一些易搬动的进口设备通过辘轳抬高放于铁架上。同时,标准厂房、临时工棚也进行了加固,高5米,宽4米的卷闸门也用钢柱加以支撑,仓库门槛磊起了一米高的沙袋。一张遍布每个仓库车间的防台抗灾网全面张开。
办法总比困难多,上下齐心力量大。就这样,科学的决策和有效的减灾措施,正特在抗击台风中给人们留下了惊叹。台风登陆第二天,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正特厂区到处是职工忙碌的身影,感受到了一种“生产自救”的强烈气氛。清除淤泥,调试设备,短短几个小时,厂区里又响起了隆隆的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