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照片中,左侧大的螺是管螺,而右侧小的是钉螺 摄影/徐卫民 |
浙江在线8月10日消息 (通讯员 施水泉 记者 徐晓峰) 今天上午,有市民打电话咨询杭州市疾控中心:“我们家周围,如院子墙角边、花坛及蔬菜地里发现一些模样怪怪的螺,是不是会传播血吸虫病的“钉螺”?小孩用手碰过后要不要紧?”夏天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季节,而钉螺是此病传播的“帮凶”。接到消息,市疾控中心的专家和记者急忙一起前去鉴别。
市疾控专家现场鉴别:是管螺,而不是钉螺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所所长徐卫民从市民家里采集了一些螺。拿回办公室和钉螺的标本一比较,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徐卫民说,这不是钉螺,而是管螺,不会传播血吸虫病,但人接触后要洗净双手,以避免传染上其他的病菌。
管螺在杭州是很常见的螺类,“长相”和钉螺比较像,都有螺旋状外形,很容易被市民误认。
仔细看,两种螺确实有很大的区别
徐卫民进一步介绍说,管螺比钉螺大得多,体长一般10毫米左右,色较深,一般生长在居宅的花坛、菜地和院子墙落等地的潮湿泥土上;而钉螺体长最多5毫米左右,色较浅,螺形凹凸,螺纹微弱,有6-8个螺旋,其壳口呈卵圆形,周围完整,略向外翻,有角质厣片(薄薄的盖),外壳呈圆锥形,就像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而命名“钉螺”。若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多长在河沟、渠塘、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为光壳钉螺,在山丘地区多见。
传播血吸虫病,钉螺是“帮凶”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侵袭”人体所致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都可能被传染。这种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从该病传播线路看,钉螺起主要作用: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排出的含虫卵的粪便入水后,便孵化成毛蚴,毛蚴在钻入钉螺体内后就会发育成尾蚴,含有尾蚴的水就是疫水。人和动物接触疫水后,尾蚴从皮肤钻入体内而致病。钉螺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喜好气候温润、潮湿环境,其幼虫一遇到钉螺就会钻入螺体发育,趁钉螺遇水后钻出浮在水面或岸边,伺机钻入人体或哺乳动物体内。另外,人若误食未煮熟的钉螺,也有机会感染。
人若感染此病,会出现全身不适、发烧、腹痛、腹泻、血便等症状。
杭州目前没有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仍须做好防范
目前,杭州市没有发现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治疗此病已有特效药,首选药物是吡喹酮,广大市民可以放心。但考虑到我国血吸虫病的流行期一般为4月—10月,在目前人们的衣着尚穿得偏少,在外旅游或出差有可能在流行区接触到血吸虫病疫水水域。因此,近期到外地旅游、出差的市民,特别是去血吸虫病流行区旅游的,心中要多一根预防的“弦”。
目前,全国血吸虫病的流行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和大山区(云南和四川),徐所长建议至少做到二点:一、不要接触当地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源(自来水除外),也不要到有钉螺分布的草滩和水域嬉戏、游泳。二、2周至3个月前到过血吸虫病流行区并接触过不明水源的,发现有发热、腹泻、皮疹、肝脾肿大等症状者,应立即就医并向医生说明,同时尽快做血吸虫病检查,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