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河”屡屡遭难;嘉兴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地表饮用水源;鳌江水功能基本丧失;临海等地酸雨率竟达100%;衢江支流有13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
江南之美,在于水。然而,作为水乡的浙江,却面临“水荒”的困境。最近,省人大常委会兵分九路,对我省生态省建设和环保执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其中重点检查了水环境保护情况。检查结果显示,各地尽管普遍比较重视水环境治理,却并没有真正遏制住“水荒”日益严重的趋势。
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水系,被称为我省的“母亲河”。杭州水域地表水常年供应量的85%取自钱塘江,市域内83.7%的土地面积和80.5%的人口位于她的流域内。然而,去年流域内连续发生了蓝藻、三江口死鱼、水葫芦疯长和250头死猪等污染事件,加上富春江大坝4万吨垃圾污染以及下游咸潮影响,严重影响了杭州市居民饮用水源的安全。据监测,去年钱塘江杭州段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仅为37.0%,比2003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宁波市是我省治理生态环境恶化力度较大的地方。但从检查情况看,分布于甬江、奉化江流域的电镀、酸洗、印染等行业大多工艺落后,企业环保治理设施简陋,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治理,直接造成了两大流域的污染。
台州市部分河道水质较差,局部地区污染负荷已大大超过了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市区地表水水质大部分为劣五类,金清河网、玉环河流均无法满足水域功能。市区酸雨发生率仍在上升。临海、三门、玉环、天台等地,酸雨率竟达100%。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工业废水排放导致近海海水污染现象日益显现。近年来,沿海赤潮频发,海水质量日益下降,严重影响该市近海养殖和水产品质量。因工业废水和有毒液体非法排放而导致滩涂养殖水生动植物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
金华、衢州大量污水还难以得到有效治理,局部江河污染状况仍较严重。金华江域水质在钱塘江流域是最差的,去年金华市内的兰江段、金华江、武义江、东阳江均为劣五类水。据今年5月对11个交接断面水质进行监测表明,有4个为劣五类水。衢州市沈家化工园区是省级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工业园区紧靠衢江支流仙泥潭,潭水虽经上游清水稀释,但仍呈暗黄色,有刺鼻气味。经定性分析,水中有13种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磐安县一选矿厂高氟量的废水、废渣直排瓯江上游好溪,污染了好溪和瓯江。
嘉兴市的水环境污染情况仍十分严重,全市大部分地表水体劣于五类,水功能区基本不达标,目前找不到一个合格的地表饮用水源,局部区域的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湖州全市虽基本达到三类水,但饮用水源的保护仍不容乐观。
鳌江是我省八大水系中污染程度最重的一条江,污泥淤积严重,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水功能基本丧失。由于鳌江环境容量小,每年水泾流量为5亿立方米,自我净化能力低,而上游平阳水头制革基地每年排放的污水总量达1.5亿立方米。从检查情况看,经过一年的整治,虽然该基地内企业的家数大幅度减少,但是排污总量没有明显减少。加上目前基地内截污管网建设滞后,相当一部分企业污水未进网;污水处理厂还不能做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污泥未能妥善处理,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等,鳌江水污染的情况仍十分严重。
绍兴全市各类工业污染水和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仍然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印染企业的生产污水未经一级处理直接进入截污管网,给污水处理厂增加了负荷。鉴湖水系、曹娥江、新昌江、浦阳江等水域局部污染问题突出。
检查人员发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由于长期以来广大农村缺乏应有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环保意识也淡薄,生活垃圾习惯堆放小溪、小河边,等洪水冲走。跟踪检查中发现,紧水滩库区有大量的水面漂浮污染物,原来均系上游地区生活垃圾被洪水冲下所致。
检查中还发现,我省普遍存在污水处理设施不足,污水处理率偏低的问题,这已成了水环境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地都制订了污水处理厂建设计划,但由于受土地指标、资金和拆迁因素的制约,不少工程建设进度不快,未能按计划顺利实施,未经处理的污水只好继续直排江河湖海,给水环境带来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