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破解世界级难题 宁波农民当选十大科技新闻人物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19日 11:00:0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一个没有戴过博士帽、也不呆在科研院所的农民企业家,居然“一不小心”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史汉祥,宁波东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凭着多年的实践、独特的思维方式,破解了一个世界难题——为二氧化硫烟气污染的治理找到了一个简单、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记者昨日获悉,才过“知天命”的他,刚刚当选了由16家国家级媒体参与评选的200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得票数第二,胜过了全国很多赫赫有名的科学家、中科院院士,而在上一届排名居前两位的,则是鼎鼎大名的杨利伟和钟南山。

  他把拖拉机改装成了“全自动”

  “在我们眼里,他是个‘国宝’。”昨天,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戴司长如此评价这位个子不高、皮肤黝黑、说一口浓重乡土话的农民企业家。

  史汉祥初中毕业,平时既不读书也不看报,还不上网,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发明创造近乎痴迷的喜好。“我这一辈子不求别的,就想做个科学家。”说起这个,史汉祥满脸庄严,似乎正在体验这个信仰带给他的力量。

  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梦想,始于他17岁那年。

  史汉祥话语不多,但提起“科研”,眉宇间自然有了一种要表达的急切神情。

  那时,他是村里负责耕田种地的“拖拉机手”,但他非凡的创新能力已经体现出来。当时的拖拉机都是要靠人操纵的,史汉祥仅凭自己对机械的熟悉和大胆的设想,稍加改装就将拖拉机变成“全自动”。至今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有多少村民站在田埂上,看到史汉祥那辆无人驾驶的拖拉机自动犁地,均啧啧称奇。

  1979年,史汉祥开始创办企业,搞有色金属加工。上个世纪90年代,他又开始做冶炼,公司越办越大,但他从未放弃过发明创新,并将其中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专利发明上。

  10多年来,史汉祥共申报专利27项,18项获得了个人发明专利,其中“DS—二氧化硫烟气处理办法”等科研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他搞发明专利靠的是“第六感”

  “我的专利和发明基本上与环保有关,这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需要大量经费。”史汉祥所在的村有上百家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污染严重,有些企业让人在几公里外能闻到刺鼻的臭气,村子上空整年烟雾弥漫,周围树木熏焦了,花草枯萎了……

  富了的史汉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能吃子孙饭啊!20多年的经济发展,消耗了过多的资源,生态平衡受到影响;以污染环境、牺牲人类生存质量为代价,换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得到与失去的,到底哪个轻哪个重?”

  懂行的人告诉史汉祥,主要的污染源就是二氧化硫。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为2158.7万吨。由于二氧化硫等导致的酸雨污染,造成的损失超过千亿元,约占中国GDP的2%至3%。

  为了还家乡“蓝天碧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史汉祥带领科研人员经过了无数次试验,“我手下最多的时候有各类专家近百名,不少都是博导、教授。”早在1993年,史汉祥花了很大的力气,从北京请来了两位冶炼专家,可说起治理“二氧化硫”,专家直摇头,劝史汉祥放弃,因为可能代价巨大,最后仍是一无所获。

  整整三天两夜,史汉祥都没有说服专家。但史汉祥不信,偏偏知难而上,最终靠自己,解决了这一让全世界专家都头疼的难题。

  “我没有框框,不只专注于专业。”史汉祥抱有的是一种平衡和循环的理念。他深信,万事万物相辅相成,相生相克,从哪里出来的,终究要回到哪里去。二氧化硫从哪里产生,治理也应当从中想办法。

  史汉祥介绍,他的“DS—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法,用金属冶炼炉渣作为吸收剂,使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而吸收二氧化硫后的炉渣,经过适当加工,制成“本肥”(一种富硫矿渣肥)。

  “当我一开始提出这个想法时,专家们都认为,这怎么可能呢。直到2003年,设备投入应用,专家们才真正信服。”几年来,史汉祥的处理二氧化硫新方法,先后在冶炼企业和电力企业得到成功运用。

  “发明靠的是‘第六感’。”史汉祥将成功归结得很简单。可是谁又知道,为了从工艺、技术及设备上完善他的各项发明,10多年来,史汉祥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

  他在贫瘠的土地里捣鼓出庄稼

  2001年,史汉祥在慈溪庵东镇江南村租下了10亩盐碱地。10年前,江南村还是晒盐厂,村里的土地早就盐碱化了,夏天是一层层白花花的海盐,冬天是一簇簇白花花的芦苇,一年四季不见绿色。

  但是,史汉祥拉来自产的“本肥”,放话说要将盐碱地变绿地。他的行为立刻招来村民的质疑,“如果能在这盐碱地上种出庄稼,那你就是神仙!”几个月后,这10亩地在史汉祥的“捣鼓”下,吐出了新绿。如今,当初又硬又白、贫瘠的盐碱地,真的变成了黑黝黝的土地,龙柏球、夹竹桃、木槿等观赏性植物郁郁葱葱,好不繁茂。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两者之间的转化。

  “到了夏天,还能吃上这里长的西瓜呢,会特别甜。”昨天,当地村民笑着说。于是,当地的村民一传十、十传百,史汉祥成了当地的“神仙”。

  前年,省农业厅颁发了肥料登记证,“本肥”被正式命名为“硫硅配方肥”。经过省土肥站检测和田间试验,“本肥”含有17种土壤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是一种新的无机肥料。在兰溪、丽水、慈溪等10多个试验点试用后,水稻、油菜、棉花、莴苣的品质与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

  中国农科院白色农业研究所所长说,这种“废物”造成的肥料,是医治土地病的一剂良药。它作为盐碱地改良剂,能使大面积盐碱地得到彻底改造。

  去年底,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陈昌和教授慕名看了这片绿地后说:“我原来一直认为我们是盐碱地治理第一人,现在我不会这么说了。”

  利用史汉祥的“二氧化硫烟气治理技术”治理大气污染问题,一举数得,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工业废弃物利用、盐碱地的改良问题都能妥善解决。

  他还打算将海水淡化一分为三

  目前,史汉祥带领着两个研究所,其中除了环保研究所以外,还有生物技术研究所,专门从事恶性肿瘤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但他的目标并非止于此。他提出,10年内向海洋要资源。他告诉记者,当今常用的蒸馏法和膜过滤法制淡水成本高,效果并不理想。他目前正在研制“海水淡化一分为三”法,利用磁场和光学原理,将海水——盐——电——生活用水,可大大解决资源匮乏问题。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晓峰

相关稿件

自主创新浙江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