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0571-85310961
热线传真 0571-85310136
邮箱 tougao@zjol.com.cn
浙江潮评论 | 浙商网 | 长三角 | 国内 | 国际 | 教育 | 娱乐 | 体育 | 社会 | 摄影 | 传媒 | 论坛 | 专题
浙江高层动态 | 浙江新闻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绍兴 | 嘉兴 | 湖州 | 金华 | 台州 | 衢州 | 丽水 | 舟山 | 平安浙江 | 浙江概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正文
文字: 大  中  小     打印 
开化,农村务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31日 15:35:2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在线记者 李敏) 7月7日—11日,笔者在开化县四个乡镇走访调研,试图通过与当地政府、农民的广泛接触,了解该县作为务工经济大县的基本务工生态结构与现状。在走访中,笔者不仅感受到了真正的基层生活,同时也努力介入,希望通过调研获得对基层的更深认识。

  开化县,浙江省母亲河——钱塘江的源头,地处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七县交界处,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我省的西大门,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

  开化由于地处山区,经济发展较浙江许多县市弱些,当地地理沿袭下来的特征是“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林多,森林覆盖率达到80.4%,耕地人均基数少,而森林资源控制较好,多为生态林。

  “务工经济”现实篇

  关键提问:为什么要外出务工?

  “人往高处走”,自然带动了当地许多农民朋友外出务工谋生。据统计,2002年该县农村劳动力是19.18万人,当时已经有69713人在外打工,2004年底,开化县农村总人口有30.33万人,其中劳动力人为19.12万人,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口16.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口总数的85.8%,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的有8.58万人,在本地从事二三产业人口2.41万人,外出务工人员7.98万人,而今年开化人口34万,外出务工人数已经攀升到了8万。

  具体到一些乡镇来说,一些数据更明显,马金镇大淤村,当地村叶书记告诉笔者,该村的人均收入有6000元以上,总人口600人,140户,被评为小康示范村,但也有1/3在外打工,至于临近不远的秧畈村,人均年收入仅2270元,总人口有1085人,整个外出务工人口也达到了30%以上,年轻的青壮劳力在家的不到10%。霞山乡一乡镇干部也告诉记者,该乡的人均收入也仅两三千,是全省挂名的贫困乡,当地的青年中很大比例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特别多。

  “为什么要外出?”笔者带着这个问题下去,找到了一些答案。秧畈村的余村长说,出去的比例现在没有下降,更有上升趋势。笔者调查发现,当地主要是以纯农业为主,目前正在进行村基础公路改造,人均耕地不到7分田,除了农业、副业,几乎没有任何稳定收入来源,“劳动力能不出去吗?”该村村文书反问笔者。

  关键提问:去哪里?做什么?

  据笔者了解,马金镇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3511人,其中外出劳动力5350人,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40%,越偏远的村出去的越多。在马金镇秧畈村,外出务工劳力的主要流向是杭州、上海、温州、西安。而在其他乡村也大同小异,均是长三角经济比较发达,市场比较活跃,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在青阳乡,该乡一位副乡长告诉笔者,该村外出劳力也较多,一般流往上海、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马金镇大淤村虽然比较富裕,但也有许多外出务工青年选择了杭州、上海等地。

  在当地走访时,笔者发现外出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建筑业的农民兄弟比较多,主要分布在杭州、温州、上海等地,一般是由本地承包人引进工地;其次是制造业,这类行业的外出人员主要分布在温州、义乌、广东、杭州、上海等地。还有许多妇女经过家政培训,到城市选择了保姆职业,打出了开化的品牌。

  该县农办教育科负责人程四发告诉笔者,在该县的劳务输出中,还总结出了一条新的经验,就是有务工队长,所谓务工队长,就是指在劳务输出过程中有组织地带领超过5人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劳务活动的人员。许多新型的农民青年,他们在外面苦创事业有成,带出了许多本村劳动力。如金村的何志容在杭州搞建筑装潢,年收入50万元,带出10余人,每人年收入达到1.3万元。

  关键提问:务工经济咋就这么火?

  开化县之所以成为务工经济大县,地处山区、经济相对落后、耕地、第三产业相对缺乏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当地政府也的确在农民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据笔者了解,针对“就业难”现状,开化县着力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一是重培训,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建立了县、片区、乡镇三级培训网络。在县职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农技110培训中心等建立了8个县级培训基地,在城关片、华埠片等建立了5个片区培训基地;在26个乡镇设立了乡镇农民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农民素质培训新形式:组织订单培训和企业委托培训。如在县工业开发区,附近村的大量村民经过订单培训后进入通利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富丽针织有限公司等企业工作,成了名副其实的“农民工人”。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县共举办各类农民培训班92期5981人次,其中劳务技能培训66期4486人次,农技培训26期1495人次,通过定向培训输出劳动力2613人,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了农民就业能力。

  二是完善输出机制,健全务工队长制度。务工队长可以说是开化的创举,通过聘请务工队长,实现了务工人员的有序输出。加强务工队长素质培训和管理,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城市,在义乌等地建立了开化务工者协会、创业党支部、团支部和外出务工者维权站,加强务工队长、务工人员之间的信息联系与沟通。利用务工队长信息网络,调查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需求和意向,牵头组织外出务人员劳务技能培训和劳能技能鉴定,提高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今年全县聘任务工队长1022名,带出新增外出务工人员3000余名,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8.1万人。

  开化组织农民培训的习惯直接保障了务工的质量和前景。笔者认为组织农民培训最直接的成效体现在两方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民择业就业观念的转变,青阳镇一村民告诉笔者,培训前,他连笔都多年没有碰过,培训后,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技能;还有一个直接的好处就是增加了农民收入。

 [1] [2] [3] 下一页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李敏  编辑: 陈雪晔

相关稿件

【专题】钱塘江环保千里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