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工经济”思考篇
关键提问:放娃出山,怎样“引凤归巢”?
当地农办的一份内部调研表明,多数农民都希望由政府统一培训统一输出,也有部分农民认为只要学到好的实用技术,可以不依靠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八成以上的农民希望学到一项技能后能从事技术类工作,但多数农民也认为只要收入高、辛苦一点没有关系,就业地选择方面,绝大多数农民认为,只要本地企业工资待遇与外地相差不大,他们会首先选择当地企业就业。调查中了解到,近七成被调查者希望培训后在企业中转移就业,二成希望在第三产业中转移就业,约一成选择效益农业开发项目实现转移就业。
笔者从几所职业中介组织中了解到,农民就业转移方面不是没有岗位,而主要还是农民缺乏必要的技术和技能,对于一些年纪轻且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对工资待遇的期望值也往往比较高,与企业所提供的工资待遇还不够一致。
据悉,当地正在积极引导“引凤归巢”,积极引导并鼓励让外乡创业成功者回乡发展,达到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留下劳动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为本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在青阳乡旭日村,笔者见到赖建娟,1995年她们三姐妹一行到义乌制衣厂打工,99年学成技术后响应政府号召回乡,在政府支持下做起了来料加工,现在已经发展为可容纳当地劳动力百余名的企业,产品远销韩国、加拿大、美国等地的包加工厂。赖建娟说,在家里办厂,方便的多,自己也感到很亲切,又可以照顾父母,还可以带动本地的姐妹一起致富。
“引凤归巢”是一方面,留住当地劳动力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开化池淮镇滩头村就做得很好,村支书介绍,当地的外出人口很少,主要是因为本村已经发展成开化龙顶产、装、运、销一条龙的模式,村人均年收入达到5000多,村里有11家茶厂,年产值逾2亿。直接从业人员就有3万人。笔者认为,发展村域的特色经济,的确能留住人,富裕人。
笔者知道,短短几天的调研是肤浅的,不够深入的。但我们从务工经济的背后,的确也感受到了农民致富的迫切性,以及农村劳动力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在此,笔者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外出务工人员既能够在家致富,又能照顾好老小,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