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实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参保农民都能看得起大病
(浙江在线记者 周娜)题记:开化五天行,行走于开化的青山绿水间,挨家挨户地寻访。美丽的山色,淳朴的农民带给我的是一番独特的享受。然而几天来,在我脑海里却一直挥不去来自大淤村一位老农的样子,他面色枯黄,刚从病魔的折磨中逃脱出来,他心有余悸地向我重复着一句话:我太害怕生病了。
对于村里的老农来说,病痛来的时候是不堪重负的。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当它来的时候,却有着一份能让他们切实感觉到有所依靠的臂弯支撑着,这位老农告诉我,在他为病魔的折腾付出了巨大开支以后,是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给他雪中送碳。在开化的几天里,记者走进了开化县的几个村庄,细心体会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带给农民的每一点每一滴。
开化农村概况(背景):
开化县是一个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236平方公里,辖26个乡镇,总人口34.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就占了88%。是省定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
据开化县2002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之前,开化县因病致贫户有3977户、19932人,占贫困户总数的64.9%,其中因病返贫户1576户,4728人,占因病致贫户的39.6%。2003年开化县开展“爱心助学”活动中的统计也表明,全县特困生1900人,其中因病丧失主要劳动力家庭中急需救助的特困生占80%以上。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成了开化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
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卫生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开化县作为试点县之一,于2003年6月在全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三部曲:
实施前的一波三折:
农村合作医疗合作办公室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初面临的一个巨大的困难来自于各村的村民。在2003年6月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前,开化县也曾实行过以乡镇为单位的医疗合作,但是由于基层政府的一些工作失信于民,让许多农民对政府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丧失了信心,给农民留下了政府实行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乱集资、乱摊派”,随时会半途而废的阴影。同时,许多人一直都抱着“自己身体好,不会生病”的观念,认为即使拿得出钱来,也是白拿。
华埠镇是开化县第二大镇,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镇。施行之初,当镇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时,村民们大都不理睬。1900多人口的许家源村只有100多人愿意参保。许多人说,我们这里山好水好人的身体好,交这个钱干什么;另一些人则猜测,是不是镇里又发不出工资了。看到前来调研的县领导,长虹乡一位农民拿出了自己多年未能报销的医药发票:“以前参加合作医疗的发票到现在都没处报,谁知你们说话算不算数。”
而另一方面的困难则来自于少数干部。他们认为,开化县经济欠发达,花如此多的钱推行这项制度并不值得,再加上一些村里本身经济状况不佳,农民无法支付参保费用,这样一来,农民参保的费用就摊到了村政府的头上,这无疑加重了村里财政的压力。
面对基层群众的反映,县领导细致地作了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明显是件好事,农民一时不接受,是因为我们平时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农民对干部的信任度下降。只要我们把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讲清楚,农民是愿意参加的。县委书记马东泉说得更干脆:“凡是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困难我们也要做好。”
为此,该县抽调160名县级机关干部组成26个工作组深入农村,与乡镇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通过发公开信、电视、报纸等多种途径,向农民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农民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涵和要求,特别强调农民交的钱和政府补助的钱全部用在农民身上,合作医疗的工作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不会从合作医疗资金中提取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