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岳麓山下,登山大道的右方。它是世界最早采用导师制传道授业的高等学府,居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首。
上图为岳麓书院的正大门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在岳麓山创设书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并赐以图书匾额,现存“岳麓书院”额,传为真宗手迹。南宋时,著名理学家张栻主持书院,大理学家朱熹两次前来讲学,学生有千余人,时称:“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是岳麓书院的全盛时期,有“潇湘洙泗”之称。清光绪二十九(1903)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商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在此合并,成立湖南大学。此后,书院旧址一直作为湖南大学办公机构。
1981-1986年,按宋代书院格局修复,正式开放供人游览参观。现存主要建筑系清代所建,有讲学、藏书和供礼三部分,布局对称,中轴线上依次为院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等。其中讲堂为书院主体建筑,是书院山长集合生徒讲授之所,宽敞开阔,正中设讲台,后为屏风,上书张栻《岳麓书院记》,系当代湖南女书法家周昭怡书。屏风上方高悬康熙帝“学达性天”、乾隆帝“道南正脉”两御匾,金碧辉煌。讲堂两壁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传系朱熹手书。两边轩廊分立乾隆御史欧阳正焕“整、齐、严、肃”四字石碑。讲堂右侧百泉轩,为朱熹、张栻寓居遗址。
书院左侧碑廊陈列着唐代以来的文献碑刻,颇有观赏价值。较为著名的有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邕撰文书写的《麓山寺碑》等。
上图为题有“一派斯文”的匾额
上图为湖南有名的菊花石
岳麓山的来历
岳麓山风景优美,自古闻名。关于它的来历有这么一种传说。圣祖祝融南下传经授道时,南岳还只有回雁一座孤峰。圣祖有七十二个弟子,对这个很不满意,请求圣祖赐南岳一个雄姿,圣祖派弟子们每人领守一座山峰,峰峰与主峰连结。但这山的走向,则要看弟子们下山传经授道的情况即按功劳大小来确定。
七十二个弟子,听了师傅圣祖这么说,心中都很高兴,纷纷准备下山,有的想去传经,有的想去化缘,有的准备帮助建造庙宇。只有排行七十二的最小弟子,不慌不忙,什么也不准备,只是背上包袱,沿湘江水流走,走到哪里,好事做到那里。不管念经、拜佛、祝福、祭祀,还是看病、盖房、修路、写门联,凡是人们要他做的事,他样样都做。一路上留下了好名声。当他走到长沙时,发现有个妖精变成法师,正在运用邪道残害村民。他马上迎战法师,筑起法坛,和法师对讲,揭露他的骗术。法师恼羞成怒,跳入湘江,兴起巨浪,冲向小弟子的法坛。可小弟子的法坛非但不垮,还不断升高,变成一座大山。这大山镇住了风浪,压住了法师,法师一下显出了乌龟精的原形。
原来小弟子行善的事,南岳圣祖早知道了,暗中来帮助他。他又标定了衡山走向,沿着小弟子走过的路,安排了七十二个山峰。那第七十二峰峰顶,就定在小弟子站着的讲坛位置上。它就是今天的岳麓山。小弟子同那法师斗法的讲坛,后来村民们把它保存下来,改成了学堂。至今,人们站在南岳祝融峰顶,传说晚上还能看见岳麓山的灯火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