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坐在我们面前说:“当过兵的人不怕吃苦,顶过这一阵子,企业会好起来的。”
他经营的平湖市海燕农业设施制造厂,碰到了“最要紧的事”——几十万元贷款到了还款期,通过筹资才全部还上。
但他有自信的理由:9月15日,企业的另一主打产品无机保温板在杭州通过了省科技厅的鉴定,专家们认为“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处国内领先水平”。
老金全名金海燕,今年48岁,1976年入伍,在海军驻青岛某部服役。当满怀憧憬穿上新军装却被安排去做预制板,他心里很想不通,但指导员的一句话让他安下了心:当兵就不能怕吃苦!
30年了,这句话让老金“受益多多”。在部队无论是做预制板、当炊事员,还是当通讯兵,他都是一名好兵。入伍第一年他入了团,第二年入了党。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4年后,老金退伍回乡。尽管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但他没有托人找关系,回到一家村办企业当五金工。1988年,平湖成立保安公司,老金揣着“退伍证”去报名并被录用了。凭着军人的坚韧,老金在保安队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提为保安分队长。
1990年,通过招工,老金进了食品公司,能吃苦又好学的他很快熟悉了食品销售的每个环节,成为公司的一名优秀供销员。但好景不长,到了2000年5月,企业改制,老金下岗了。
难道真是走投无路了?老金回顾当兵以来的经历,他不相信就这样垮下。一次与战友聊天时老金得知,北京某教授有一项农业大棚复合材料的专利技术要转让。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很多术语对他来说像“天书”,但老金不怕难,他一趟趟地往北京、杭州等地跑,请教专家。不少专家被这个“倔强的退伍兵”感动了。
老金铁了心,向朋友借了10万元,购买专利技术。并把自己和妹妹的住房当抵押,向银行贷款,2003年建起了厂房。为了节约经费,老金自己做模具。购买原材料的钱也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原料从青海、辽宁等地运到厂里,工人也招聘来了,工厂总算开工了。
产品试制了一次又一次,终于通过了市级质量技术鉴定。但一些用户对老金厂的新产品将信将疑,认为质量检测不过硬。老金又跑到省城杭州,委托国家化学建材质量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检测。
新产品得到专家认可,并不等于得到用户认可。不少农民习惯用金属和毛竹搭大棚,对复合材料不感兴趣。老金跑了很多村镇田头,但收效不大。望着仓库里的积压产品,老金压力很大。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厂里坐到次日凌晨5点多,他爱人不放心,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厂里接他。
“一旦项目失败,不光自己倾家荡产,还要连累许多亲戚朋友。”冷静之后,老金不服输的倔劲又上来了。
经介绍,老金的产品在平湖市农村经济信息网上发布。之后,联系业务的电话来了。苍南县一客户还邀请老金前去洽谈。不慎摔跤、手上还缠着纱布的老金当晚11时就乘上去温州的火车。对方很感动,第一笔业务顺利谈下来了,虽然只有十几亩的面积,但老金心里乐滋滋的。后来平湖本地和嘉兴几家农业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购了老金的产品。渐渐地,上门订货的客户多起来了。2004年,企业被评为“平湖市农业龙头企业”。老金虽是一厂之长,很多时候还是在当工人。为了教会工人们切割复合材料,他亲自操作磨板机。夏天的车间没空调,磨机甩出的水和汗水把全身都浸湿了。老金的爱人在自己厂里担任炊事员,讲起这几年的创业历程,她说:“老金最大优点是能吃苦”。
尽管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但创业最艰难的时候总算挺过来了。老金的复合材料不仅用于农业设施,还延伸到了建筑领域,作小区栏杆和楼梯护栏。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老金打算引进人才,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目前厂里的原材料从青海等地进来,为了就近生产原材料,降低成本,老金最近又去岱山县考察了一家已关闭的原料厂,准备时机成熟后租用开发。
“当过兵的人不怕吃苦,只要脚踏实地,总会成功的。”说这句话时,老金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