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秀洲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被征地农民数量与日俱增,目前被征地农民已占到秀州农村总人口的近10%,因此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是关系到秀州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社会能否稳定的一件大事。今年以“关爱失土农民”系列活动为抓手,通过“建档、腾岗、送服务”活动,使近千名被征地农民走上工作岗位,得到被征地农民的热烈欢迎。
一、抓建档
为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工作,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各镇(街道)相应成立分管副镇长(副主任)牵头的工作组,并制定详尽的工作活动方案。3月10日上午,区委、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开展被征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工作。会后,各镇、街道迅速行动,组织镇、村干部逐户上门调查摸底,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调查人员既是“书记员”又当“政策咨询员”,针对部分农民白天外出,工作人员自觉放弃休息,利用晚上时间上门调查。新城街道高家桥村等部分被征地农民,因安置房没有落成,分散居住在各地,调查人员通过熟人、电话联系等途径查找,上门进行登记。调查期间,全区共发出调查表7984份,调查被征地农民24763人,基本摸清了被征地农民的文化、性别、年龄构成,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各镇(街道)为被征地农民逐户建立档案,并在每个征迁村确定一人,建立137人的就业联络员队伍,及时了解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对农民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同时,规定镇、街道每季度将被征地农民就业状况统计上报,为全区开展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腾岗位
一是领导动员腾岗位。为了给被征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各镇、街道纷纷召开辖区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专题座谈会,动员企业为被征地农民腾岗位。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区在召开辖区企业会议时,局领导也到会,宣传招用被征地农民的优惠政策,积极动员企业为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作贡献。与此同时,各镇、街道企业服务中心领导,利用与企业联系密切的优势,深入企业做好上门宣传,指导企业挖掘潜在岗位。
二是政策引导腾岗位。保障局会同区经贸、财政、地税等三部门,对近年来出台的企业招收被征地农民的政策进行梳理,结合招用被征地农民可以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给予用工补助等优惠政策,共同起草了《致规模企业的一封信》,倡议广大企业为被征地农民腾出岗位。该区在积极落实被征地农民就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根据秀洲实际,进一步完善有关吸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同时,建立使用被征地人员数量与用地规模相挂钩的制度,要求企业使用被征地农民的数量原则上达到用工数的20%左右,鼓励广大企业为被征地农民腾出更多就业岗位。
三是部门示范腾岗位。为了给被征地农民就业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体现政府部门支持,该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专门面向被征地农民,推出了9个协管员岗位,通过考试选拔,有8名被录用。据悉,今后该区拟在政府部门招工中,对适合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岗位安排一定的比例。
据了解,在开展“腾岗位”活动期间,全区共有353家单位推出岗位4924个,并腾出了一批保洁、保绿等公益性岗位。
三、送服务
一是开展“送岗位、送信息”活动。由区领导带头分别前往新义、陶泾等村,将适合的岗位信息、优惠政策等资料送到10户家庭比较困难的农户家中,拉开了全区为被征地农民“送岗位、送信息”活动的序幕。各镇(街道)机关干部主动放弃“五一”假期,将岗位信息、招聘通知单和优惠政策宣传资料等送到被征地农民家庭,由被征地农民自主选择求职岗位。王江泾镇向被征地农民推出了“不挑不捡,七天就业”的服务承诺,极大的调动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积极性。
二是开展被征地农民专场招聘活动。5月11日,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联合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区、新塍镇和新城街道率先推出被征地农民招聘周活动以后,各镇、街道纷纷举办面向被征地农民的专场招聘活动,全区先后举办招聘会6场,推出岗位1972个,有788名被征地农民当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全区通过送岗位和专场招聘活动,累计安置被征地农817名。
三是开展“订单式培训”。针对被征地农民缺乏技能,影响就业的实际,秀洲区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设置就业培训项目。各镇、街道结合本辖区的产业特点,充分发挥基层成人学校作用,组织专门面向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借助市区培训机构资源,以联办、委办等形式弥补本地培训专业、培训实体不足的困难,积极为用工单位提供“订单式培训”。今年以来,已为6094名被征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新塍镇结合当地纺织业发展,举办了3期喷丝工培训班,受训的270人中有97%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