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全省共招考公务员岗位5000余个,而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达7万多人,录用比率为14:1。再看去年11月份国家公务员招考,40多万人竞争8000个岗位,录用比率更是惊人的50:1。“考公热潮”早已成为大学生中流行的短语,平时见面打招呼问候语中也带上了“你有没有报公务员?”、“什么单位的?”、“准备得怎么样?”更有相当同学即便已经找到合适单位,签订了协议,仍然视公务员为首要选择。有记者问到学生的考公务员的动机的时候,更多的人是从自身的利益考虑……(《钱江晚报》3月21日)如此众多的人竞相角逐公务员考试,据不完全统计数字,除去研究生上线外,全省近乎一半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公务员,而多数考生的报考动机又从出自个人利益考虑。显然这样的行为动机与公务员工作宗旨不符,与当前提倡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不符,与群众期望的公务员形象不符……“考公热潮”背后隐含着的问题和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首先,“官本位”的刺激。许多考生对于考公务员的执著源自其对公务员的地位和声誉眷顾,更有甚者盯上了其中的权力资本和隐性收入。“权钱兑换”,“有权就有钱”,“官重商轻”,“官高民薄”的官本位思想和观念如痼疾般存留于人们内心。反腐败专家学者早已揭示官员的腐败借助的是手中权力,而权力腐败的根源正是来自于“官本位”观念的腐蚀。其次,“稳定清闲”的工作取向。公务员普遍被认为是稳定而清闲的工作,待遇高,福利好,工作清闲,除了一些例行工作和重要时间需要忙碌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单位看报、喝茶、聊天。当然对公务员工作如此描述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然而这种判断和想法的的确确是存在于人们潜意识中,而且根深蒂固。
再则,“眼高手底”工作心态。据报道,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任占忠认为“目前才市存在着‘两旺两难’的态势,人们直观感觉上认为今年就业市场供是远远大于求,而实际上,还是存在许多用人单位招不到人的局面。”
“对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说,不是没工作可找,而是有工作不愿去做。”(人民网19日报道“跨越就业鸿沟名校名企对话‘大学生就业力’”)因此,对于当下就业萎靡而迫使选择公务员考试的学生而言,不是工作难找的外界环境逼迫,而是自身“眼高手底”工作心态在作怪。试问:这样的工作心态适合公务员工作吗?
笔者对大学生“考公热潮”的担忧也在与此。更多的人热忠于从事非实物创造的工作中,尤其是高素质的大学生,造成高层岗位人才过剩,基层技术工作人才短缺的现状。当然有人会认为在当下大学生就业萎靡的境况下,公务员自然成为大学生最为理性的选择。然而“个人理性的选择极为容易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选择”(博弈理论经典论断),将造成大量社会资源的浪费。到时,损失的承担者不是公务员自身,而是供养公务员的纳税者,是那些一年收入不足给孩子交学费的农民兄弟。所以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大学生就业博弈中过程中,太过得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官本位”的刺激,而出现当下大学生就业失衡的境况。因此笔者希望有关单位培养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进行长远考虑,尽早进行就业教育,思想引导。同时,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尤其是青年党员的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主动积极地选择祖国最需要的工作和岗位,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一股劲地往“考公热潮”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