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 (记者徐晓峰) 浙江科技工作者平均月收入为3011.34元;每年用于科研的时间平均为4.11个月;69.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工作压力很大……这是浙江省科协今天公布的首次浙江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
高层次人才匮乏继续教育和资源共享滞后
省科协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省科技工作者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占6.2%,远低于全国11.44%的水平。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23.5%,比全国35.77%的水平落后不少。
省科协的负责人认为,浙江缺少知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这是造成科技工作者整体学历低于全国水平的主要原因。
记者发现,有35.5%的科技工作者从未参加过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另有63.7%的人从未自费参加单位外组织的技术培训,浙江科技工作者的继续教育情况并不乐观。
据统计,近三年来,我省科技人员人均发表的论文数为1.22篇,有60.2%的人没有发表过论文,28.9%的人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业务培训。
目前,我省企事业单位还普遍存在科研资源基本不能共享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省级科研设备共享情况、科学数据与科学信息的共享程度都处于“基本不能“与”不能“之间。
一年四个月搞科研多数成果“纸上谈兵”
省科协通过调查获悉,浙江科技工作者平均每周的工作时间为43.1小时。最长的绍兴市,达到了46.2小时。有69.0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工作压力很大或者比较大。
而另一组数据显示,我省科技工作者每年用于科研时间的平均值仅为4.11个月,最高的丽水也仅为5.54个月。那么浙江的科技工作者们都做什么去了?
“我们设计的调查问题是:您每年直接用于从事科研的时间是多少?这里所指的科研就是看论文、做试验等科研活动。”负责本次调查活动的徐世勇博士说,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全国类似调查中他们发现,很多科研人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开会和“跑项目”。
记者发现,将大量时间用于申请项目的效果并不太令人满意。据省科协公布的数据,近三年来,我省科技工作者作为项目主持人申报财政支持的科研项目人均为0.62项,申报成功的项目人均为0.4项。81.9%的科技工作者没有获得过科研经费。
此外,浙江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者用于生产的项目数比率很低,人均为0.93件,比全国0.78的平均水平略高。有75.7%的科研成果不能应用于生产。
房价太高“海归“也难承受多数人希望加薪
浙江科技工作者有60.8%在事业单位工作,平均月收入为3011.34元,期望月收入为4949.49元。77.56%的科技工作者拥有自己的住房,平均住房面积为32.62平方米。
在我省科技工作者眼里,排在生活面临的困难前三位的分别是:收入低、工作忙不能顾家和住房问题。而住房问题还引起了“海归”人员的共鸣。
省科协在杭州、宁波、温州和台州四个地市针对“海外留学归国科技工作者“和”非公企业科技工作者“开展个案典型调查显示:“海归”人员普遍认为住房成本太高,难以承受。目前“海归”人员回国创业基本上是将带回的一点钱用于生产运营,没有更多的钱用于购置商品房。调查人员还发现,还有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科技人员因为居住、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太高,离开浙江到外地发展。